美文网首页
《鬼谷子》中经之三

《鬼谷子》中经之三

作者: 博学的毛婆婆 | 来源:发表于2023-06-06 05:48 被阅读0次

昨天知道了“见形为容、象体为貌”和“闻声知音”,对于不和谐的声音,学会协调,隐藏自己的真情,避免出现言语漏洞。

今天继续往下读:

解仇斗郄,谓解赢①微之仇;斗郄者,斗强也。强㕁既斗,称胜者高其功,盛其势也。弱者哀其负,伤其卑,污其名,耻其宗②。故胜者闻其功势,苟进而不知退;弱者闻哀其负,见其伤,则强大力倍,死而是也。郄无强大,御无强大,则皆可胁而并。

①羸:这里指弱小者。

②耻其宗:羞辱其祖宗。

所谓“解仇”,是说要调解两个弱者之间的敌对关系,让他们和解。所谓“斗郄”,则此时两个强大的国家相互争斗,强大的对手争斗时,对于得胜的一方宣扬其功业,壮大其声势;对于失败的一方,则对他的失败表示哀怜,对他的衰弱表示伤心,玷污他的声名,侮辱他的祖宗。所以,得胜者一听到人们称赞他的威势,并只知道进攻不知道适可而止,而失败者看到自己的损伤,就会努力使自己强大,增加成倍的力量,为此拼死斗争。这样,无论多么强大的敌手和对手都会因此而削弱,我们就可以胁迫甚至吞并他们。

缀去者,谓缀已之系言,使有余思①也。故接贞信者,称其行,厉②其志,言为可复,会之期喜。以他人庶③引验以结往,朋款款而去之。

①余思:遗憾的意思。

②厉:通“励”,激励的意思。

③庶:也许能。

所谓“缀去”,就是让即将离开的人能够与我们保持关系,用关心他的话去挽留,使他对离开我们感到很遗憾。对待忠贞守信的人要称赞他的品行,激励他的志向,言辞中流露出希望他回来的意识,并与他约下见面日期,让他心中高兴。引证别人往日所做的相似成功事例来验证自己的话,希望对方明白将来仍与自己保持亲密关系是可能的,即使款款而去,也十分留恋。

却语①者,察伺短也。故言多必有数短之处,识其短,验之。动以忌讳,示以时禁。其人恐畏,然后结信,以安其心,收语盖藏而却之。无见己之所不能于多方②之人。

①却语:有漏洞的语言。

②多方:知识丰富的人。

所谓“却语”,是说要在暗中观察他人言语中的漏洞,因为人言多时,必然会有失言的地方,发现其中的漏洞,并把它与事实相验证。要把它犯了什么忌讳,触动了当时哪个禁令讲给他听,等对方恐惧害怕的时候,再以诚信在结交他,安抚他的恐惧之心,把以前说过的话收藏起来,为他保密,然后离开。不要把自己不能做的,也就是自己的弱点,暴露给知识渊博的人。

这一段,很适合当今的我们,你记住了吗?

相关文章

  • 《鬼谷子》中经

    中经 【原文】中经,谓振穷趋急,施之能言厚德之人。救拘执,穷者不忘恩也。能言者②,俦善博惠,施德者,依道③;而救拘...

  • 《鬼谷子》中经:

    2022.05.11周三阴D131 “志道乐学·国学经典”D630 《鬼谷子》中经 【引言】 本篇是与《本经阴...

  • 鬼谷子中经之道(十五)

    《中经》所说的是那些救人危难,给人教诲和施以大恩大德的人。“中经”之道,就是关于“见形为容,象形为貌,闻声和音,解...

  • 鬼谷子(译文):中经(1)

    所谓巜中经》,说的是救人于贫困和危难之中,能做到这一点的一定是那些能善言辞、品德醇厚的人。如果能帮助那些困境中的人...

  • 鬼谷子(译文):中经(6)

    所谓“缀去”,就是让即将离开的人能够与我们保持关系,用关心他的话去挽留,使他对离开我们感到很遗憾。对于忠贞守信的人...

  • 鬼谷子(译文):中经(2)

    为人处事之道,最重要的是挟制别人,而不能被别人挟制。能够挟制别人,便能够把握主动权;受制于人,命运就掌握在别人手中...

  • 鬼谷子(译文):中经(5)

    所谓“解仇”,是说要调节两个弱者之间的敌对关系,让他们和解;所谓“斗郄”,则是使两个强大的国家相互争斗。强大的对手...

  • 鬼谷子(译文):中经(4)

    所谓“闻声知音”,就是人与人如果言语不合,意气不投,彼此间的感情就不会相通。就如同在五音中,商与角不相合、徵与羽不...

  • 鬼谷子(译文):中经(8)

    所谓“摄心”,说的是碰到那些喜欢学习、富有才艺的人,就要为他们扩大宣传,使他的名声传到远近各地。一旦他的才艺得到验...

  • 鬼谷子(译文):中经(3)

    “见行为容,象体为貌”讲的是,像在占卦时看到卦爻就可推测吉凶一样,可以从一个人的言语行事、外在形貌体态等方面探知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鬼谷子》中经之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fqv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