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行体”是古代诗歌体裁之一,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六朝时期。
“歌行体”这种诗歌形式是由南朝刘宋时期的鲍照所创。鲍照通过模拟和学习汉魏乐府,经过充分的消化吸收和熔铸创造,不仅得其风神气骨,而且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这种诗歌形式以其独特的魅力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作品都深受其启发。明代学者徐师曾在《文体明辨》中这样解释“歌”“行”及“歌行”:“放情长言,东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鲍照的代表作是《拟行路难》,共十八首。
“歌行体”这种诗歌形式历经千年的沉淀,仍然能够触动人心,它不仅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