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叶倾城《佛桌上开出的花朵》。
一个年轻沙弥吃不了静心休养的苦,粗粮布衣青灯黄卷一成不变的的日子,令他对深山古庙的生活产生逆反的厌倦,一夜间动了凡心,偷偷跑下山去,迅速在红尘紫陌的繁华市井迷失心智,堕入花街柳巷乐不思蜀。某个凌晨,月色如洗,澄明清澈地洒在他的掌心,忽然心生善念,忏悔自己的荒唐行为。当即风尘浪子快马加鞭回到山中,跪求老方丈收留,严谨的老方丈不能原谅他的前尘喧乱,只是摇头:“除非连桌子也会开花。”浪子失望离去.
翌日清晨,老方丈看到佛桌上开出了花朵,一朵、两朵、三朵……五颜六色,熙熙攘攘,花们痛烈地开满在佛桌之上!
老方丈顿悟,向善之心,只要一念,即能成佛,这些花朵就是佛对向善之心的急切呼唤。因而匆匆下山,遍寻弟子,但是,弟子再一次声色犬马,完全堕落了。
佛桌上开出的花朵,很短瞬。
作者最后说:世间最罕有的奇迹,好像佛桌上开出的花朵。而让奇迹陨灭的,不是错误,是一颗冰冷的、不肯原谅、不肯相信的心。
……似乎真的是这样。
但是正如年轻沙弥一夜凡心,堕落千丈,风尘浪子一晨善念,快马回山一样。这样的行动起落间,缺少了一个“修”的过程,佛家说人生如苦海,既然是“海”,又岂能一羽轻念就飞渡苍茫?一念一菩提,一步一莲花,走向佛的境界,还是要一沙一世界的去坚持去磨砺的。
想以最短的时间享受到最大的人生繁华,又想从最快的捷径端坐到仙霞环绕的莲花宝座,放浪形骸和道貌岸然的瞬间巨变,说是因为佛祖心中留,谁能信?谁有义务相信?
佛的呼唤,时时刻刻,如果可以想听就听想不听就不听,那么到底是奋不顾身投奔善的彼岸?还是出于自己即时的欲望?想堕落就堕落,想超升就超升,佛法的普渡还能成为正道的慈航?
如果是真心想善,经过了红尘撩乱烟花焚骨,除了跪求之外,起码应该知道积沙成塔的道理,佛在心中,那么自己就是自己的佛,别人不肯谅解,难道自己也不肯谅解吗?
通俗地说,宇宙有三重境界,上为天下为地,天地之间是人在支撑,从天到地,就像悬崖失足,由地往天,宇宙航船不是一日之间造得成。
一夜凡心容易下山,快马加鞭色难修行。如果浪子能够杜绝灵魂的急功近利,一步一步化缘回山,那么即使佛桌上不开花朵,他的每个脚印都会缭绕芳香。问题是,心中无佛,即是佛化冰蟾召唤他,他也只想挂在佛的颈项上做一个不拨不动的珠子。如果心中有佛,即使不能做佛前莲瓣上一颗清露,落下去,也会同碧波和一曲梵音的歌唱!
谁也不是谁的佛,哪怕别人冰冷的、不肯原谅、不肯相信的心,也不能用来当作自己堕落的砝码。所以,这个故事也说明另一个道理:无本之花只开一瞬,并不能结出正果。佛在人间,就踏踏实实做人,人间尽管五光十色,又岂是只有堕落一条路?
(网络图片,鸣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