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特别喜欢书,所以经常买书。这在周围人中显得有点怪异又有点装。
毕竟,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只要你想读,任何书都可以在网上读到,即使需要付费也一定比纸质书便宜。电子书便宜,还不占地方,谁还花钱去买又笨重又费钱又占地方的纸质书?傻子才买呢。
再者,生活已经够忙乱了,哪有时间读书?有那闲工夫刷刷小视频,不香吗?几分钟一个,不喜欢就换下一个,有意思又不费脑子,多好。再不然,去打个麻将,说不定一把牌就赢回一个月的工资,多香啊!
可我偏偏是个怪胎,不刷抖音,不看短剧,不打麻将,不逛街,少量网购,我的时间就是带娃,闲了会抱本书看。但我读书并不多,因为我阅读速度很慢,和蜗牛爬一样慢。
这些年来,我和爱人从牙缝里省出钱来购买书籍,书房那整面墙的书柜已塞满。
书柜里有好多书我没读过,有不少大部头甚至还没有拆封,而这并不影响我们买书的热情。
买书就像是我们的执念。
我来自农村,家境贫寒,上初中之前我没有读过一本课外书。
没有书籍的人生是贫乏的。虽然我从来不承认我比别人见识短浅,但上了大学,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坐在同一间教室里,我还是明显感觉到了与他们之间的差距。
如果当年我读书多一点,我至少不会认为出外省都必须去省会坐火车。
上大学是我第一次走出县城,我从家坐车到遵义,又从遵义坐车到贵阳,最后才发现贵阳到西安是途经遵义的。为此,我多折腾了整整一天。
我还记得那天在贵阳火车站从日出等到日落的情景。九月依旧炎热,骄阳似火,出远门的人们背着大包小包,如热锅上的蚂蚁,火车站特有的污秽气味充斥在整个空气里。
现在,我的孩子一出生就拥有了大量书籍,有时我甚至会嫉妒他们,为什么他们什么也不做就可以拥有那么多?
我想,这是时代赋予他们的,也是我们孜孜不倦地追求的结果,这是为人父母的我们努力的意义。
也许我们无法给孩子们更富足的物质条件,至少也要给他们提供充足的精神食粮,让他们从书中开阔视野,看见更广阔的世界。
当然,这只是我们不断购置图书的一部分原因,更重要的原因还是为了避免自身坠入焦虑、无聊、怨气满身的中年人行列。
书是精神食粮,是我们对抗平庸的方式。更重要的是,书可以在我们迷茫痛苦的时候给我们慰藉,让我们走出泥沼。
曾几何时,我渴望拥有一个图书馆,不是图书馆所有权属于我的那种,我没有那么大的野心,我只是想要一份图书馆的工作。在我看来,只要能在图书馆工作,就等于拥有了整个图书馆。
刚开始工作那几年,单位还在城区,单位旁边就是市图书馆。
有一年我教高三,我带的是一个学生基础特别差的班级,每次走进教室,我都要鼓起十二分的勇气。
因为,在课上无论我说什么,他们都一脸茫然,完全事不关己。那种唱独角戏的感觉糟透了。
我尽力调节课堂氛围,四十几个学生就那么表情木然地看着我,不闹不笑,眼里无光。实话说,每一堂课都是煎熬。
那段时间,我经常去图书馆,一来缓解工作上的挫败感;二来从书中寻求片刻的心理慰藉。
那时我就想,如果我在图书馆工作就好了,每天有那么多书陪伴,还不用想方设法搞气氛。对于我来说,对物一直比对人来得容易。
我去咨询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我问怎么才能获得一份图书馆的工作,她说:“你可以去报名参加志愿者服务,我们每一个假期都有志愿者招募活动。”
可我不是想当志愿者,我是想要一份图书馆的工作。
如果我有钱又有闲,当志愿者也不错。就像那些有钱人偶尔去田地里挖地栽种一样,付出劳动只为体验,钱不钱无所谓,重点是体验,掏钱体验也行。
问题在于,我不是有钱人,我没钱也没闲,我要养活自己,还要养活父母和孩子,中年人的世界不是我想怎样就怎样的。
所以,我常常觉得那些在生活和工作上都表现得勇敢又果决的人,不过是因为他们没有后患,或是有后路可走罢了。
后来我又想,是不是可以通过考试得到图书馆的工作?但我终是没有行动。
寻找新的工作岗位,35 岁是上限,如今我已跨过35岁大关,想去图书馆工作的愿望已无法实现。
罢了,人生总有无法实现的愿望,总有弥合不了的遗憾。
无法拥有一个图书馆,拥有一面书墙却是不难实现的。
书房的大书柜已经书满为患了,急需开辟一方新的天地。与爱人多次商讨,决定将客厅的整面墙改为书柜。
选板材,出设计,等厂家发货,前后花去一个多月时间。
老板是个微胖的男人,昨天他带着妻子到我家安装书柜,从下午四点多安装到晚上九点多,累出了好几身大汗,但他们始终乐呵呵的,很可爱的夫妻,现实版的“夫妻搭配干活不累”。
书柜安上之后,客厅里有了焕然一新的既视感,像又住了一次新家。书柜和我想象中的一模一样,简单大气,我很欢喜。接下来的日子,我们会不遗余力地将它填满。
我无法拥有一个图书馆,但拥有一面书墙也很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