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中医院不仅曾是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坐堂为民看病的地方,而且该院北面横贯东西方向的营盘路也是因八百多年前南宋著名诗人辛弃疾在此建立抗击金兵的飞虎军营而得名。1999年,旧城改造时营盘街拆除,拓展为城市主干道,并被命名为“营盘路”。
营盘路上的赐闲湖巷口,曾经的军营驻扎之地,如今竖起了由当代湖湘著名雕塑艺术家雷宜锌的作品——辛弃疾铜像。
身形高大的稼轩先生牵马铜像驻于广场中央,广场两侧分别雕刻着的便是《美芹十论》和《九议》文中体恤民情的名句。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府历城县人,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出生时,南宋王朝已经退避江南,北方人民在金朝的压迫下怨声载道。所以他从小就立下了抗金爱国的大志。
23岁那年,辛弃疾凭借区区五十骑人马,勇闯五万金军大营,擒拿叛徒、南下归宋,一战成名,举国震惊。
此后,他不停地动员皇帝厉兵秣马,重拾旧山河。但是南宋皇帝却认为:放着太平日子不过,干嘛非要动刀动枪呢?对他的建议根本置之不理,后来干脆将他频繁调动到建康、滁州、江西、湖南等地任职,省得一天到晚嚷嚷着要北伐。
公元1179年,辛弃疾风尘仆仆地来到湖南,担任湖南安抚使。他看到湖南人性格热烈,剽悍勇猛,天生有着优良的军人血统,突发灵感,心想:这完全可以组建一支具备超强作战能力的军队啊!
于是他招兵买马,很快就组建了一支2500人的“飞虎军”,并亲自坐镇,督同操习,严申军纪,扰民者轻则罚,重则格杀勿论。
飞虎军很快成为当时沿江各地方军队中最精锐的一支队伍,《宋史》称其“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飞虎军也令金人闻风丧胆,称之为“虎儿军”,不敢轻易来犯。
夜闯金营、建“飞虎军”,辛弃疾因此名重一时,他以为自己获得了南宋朝廷的认可,终于有了施展抱负的机会。
孰料,对于南宋朝廷而言,文武双全的辛弃疾就是一根"鸡肋",他满腹报国热情,南宋王朝并不买账。南宋皇帝赵构的主攻方向是书法艺术,治国恐怕连业余爱好都排不上。
在当权的"求和派"排挤之下,一心报国的辛弃疾于1181年受到革职处分,被迫退隐,闲置20年;而在其断断续续被任用的总共20年里,他竟有37次被频繁调动!
1207年秋,南宋向金国求和,金人以索取南宋权臣韩侂胄的首级为议和条件。韩大怒,再次对金用兵,并想请辛弃疾出山声援。可惜此时的辛弃疾已病入膏肓,最终“抱恨入土”。
如今,耸立辛弃疾铜像的广场,被当作当地廉洁警示教育之地。地面刻有各种字体的廉字......
![](https://img.haomeiwen.com/i9464807/44fdc2f8f6164a9d.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9464807/2d9843ea46940662.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9464807/3d2173ac0df431b1.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9464807/ad34dccf1fc8f5e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