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禁锢了我们对于道德的行使方式?现代人对于社会道德伦理的认识,已经被时代的主流领导所固化。难道人们真的可以利用这狭隘的所谓道德作为工具,来攻击他人、为所欲为吗?
一则饱受热评的时事中,吉林市一公交车司机因未看到想要上车的老人关车门而引起了老人长达13分钟的谩骂,司机忍气吞声最后昏倒,被送往医院。在原新闻报道中,该老人在昏迷司机被送走后,仍停留在原地骂声不断,甚至连随后赶来的警察都一并骂在内。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却闹得沸沸扬扬,到最后造成难以收场的局面。老人的这种行为,更是引起了众人的思考。社会中老人的这个身份,是否意味着可以拥有更多无理的权力?我们又该如何对待老人?
老人,在中国这个传统观念极其深重的国家中,在“长尊幼卑”的意识里,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不知何时掀起的尊老风潮,到现在仍根深蒂固的盘横在世界中。可不知不觉,对于老人的尊敬,慢慢变得不只是一种道德上约定俗成的规范,更似乎是不可抵抗的规则。有极多的人利用现代人这种盲目尊老的思想,在社会中谋取自己想要的利益。从开始的强迫让座、广场舞扰民,到后来的扶老问题,再到如今屡见不鲜的老人公共场所的闹事,对于老人的态度似乎过分尊敬以入歧途。在这些老人的观念中,他们是弱势群体,享有着大众所不拥有的权力,故而能够为老不尊,在所谓小辈前耀武扬威。可是这群老人甚至没有做到尊敬自己,尊敬自己这个老年人的身份,又以何原因要求他人对他们百般尊敬呢?无论如何,都不应该纵容这类人、这类事的发生。必须要纠正这种歪曲的尊老现象,遏制他们倚老卖老的泛滥手段。我们心中的尊老盲目化,也必须被清除。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面对这些关于老人的道德问题呢?笔者认为,不能一昧的、盲目的对老人过分的尊敬,即指对于社会中的老年人,不可认为其有偏见的崇高地位,是人人都应照顾的人。理性的善待每一个需要帮助的老年人,而不是纵容他们索取不需或不可得的权利。只要在内心抱有理性的尊老态度,就能无愧于社会中的道德。
高一一班
李皓扬
13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