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就像一袭华美的袍子,里面爬满了虱子——币圈老A
2008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中本聪发表了比特币的白皮书,在白皮书上中他天才的构筑了一个从发行到流通,不受任何国家约束,不受任何中心化机构操控,恒定数量为2100万个的电子现金系统。
2009年,中本聪用代码把白皮书上的比特币实现了,从此拉开了区块链和数字货币大浪潮的序幕。
转眼,十年过去了,区块链和数字货币行业成了大风口:有投资人高喊all in区块链,有凌晨三点为区块链不眠不休,声称区块链时代连睡觉都是浪费的,各大互联网公司也是纷纷进军区块链。数字货币市场更是极速发展,从比特币一家独大,到现在市场上几千个区块链项目,从几乎不值得一提的市值,到现在全球几万亿的市值。
行业里一副热火朝天,纷纷扰扰,热热闹闹,一切都很美好的样子。却很少人去关注那些看似美好表象下的残酷真相:有些人是没有发现,有些人则是不想说穿。但真相就是真相,始终需要有些人去揭穿。
残酷真相一:区块链技术没有那么神奇
在一些所谓区块链信仰者口中,区块链成了万能的,是解决任何已有问题的良药,好像只要沾上了区块链,所有问题就都能迎刃而解。甚至为了凸显区块链的万能和革命性,把现在的互联网技术称为“古典互联网”。
但事实上,区块链也只是互联网技术的一个运用方式,底层技术包括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并不是什么新鲜的技术。
它的去中心化,可溯源性等确实具有特别可贵的优点。但是区块链并不是万能的,很多传统互联网技术改变不了的问题,它照样改变不了。
就以很多半桶水,或者骗子大吹特吹的区块链的安全性和可溯源性来说。前阵子频频爆出来的双花攻击,就证明了区块链的安全性远远没有大家想象的厉害。可溯源性也只是解决了信息流转的作假问题,并不能解决信息源头的真假问题。
区块链作为基于互联网技术新的应用方向有其创新和独特之处,但也不是万能的。
残酷真相二:性感的不是区块链,而是数字货币。
2009年随着比特币横空出世,区块链技术开始有了真正的落地,但在此后的几年里,区块链,包括数字货币一直只在一部分技术极客的小圈子里流行。
等到比特币经历了16年和17年的暴涨后,市场才开始对比特币,以及其背后的区块链技术疯狂追捧。区块链开始由极客圈子的心头好变成了大众情人,极其性感,极其有想象力。很多人开始对区块链的疯狂追逐,区块链改变世界,不all in 区块链就要完蛋的声音开始充斥市场。
随着18年市场崩盘,步入熊市后,大众对区块链的热情迅速消退,那些高喊all in 转型区块链的公司也逐渐销声匿迹。
于是我们又知道了一个残酷的真相:性感的从来不是区块链,而是数字货币。
没有几个人真正在乎区块链的发展,人们在乎的只是数字货币。
残酷真相三: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远远没有大家想象的快。
币圈里流行一句话:币圈一日,人间一年。
喧嚣的市场,和短时间内疯狂涌入的创业者,以及巨头们,很容易给行业内和外面的人一种错觉:区块链技术一日千里,已经到了无所不能的地步了,马上就要像互联网那样改变世界,造福全人类。
可惜,这只是错觉,真相刚好相反,而且非常残酷: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远远没有大家想象的快。
从2008年比特币白皮书发布,到2018年,十年过去了,区块链的技术发展不止不够快,甚至可以说非常慢,别的不说,就单单说区块链的交易承载量,也就是tps问题。现在比特币每秒只能处理7笔交易,以太坊是15笔左右,BCH100笔,EOS号称要做到每秒百万币级别,但现在测试的顶峰数据也就3000左右。
这种数据如果跟所谓的“古典互联网”相比,只有被按在地上摩擦的份。
有差距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比特币2009年诞生,到2018年,9年过去了,区块链技术的交易处理能力进化速度竟然如此之低!
区块链在某些方面具有极大的价值,但在当下,我们不要过分神话它,试图神话区块链的,要不就是不懂,要不就是别有目的。
残酷真相四:区块链真正落地的应用只有两种——支付和投机服务。
别看现在区块链行业一副热热闹闹的样子,但现在区块链中真正落地的项目不多,尤其是公链项目,真正落地的其实只有两种——支付和投机服务。
支付主要是指比特币、比特币现金等,充当物物交换的媒介,等同于法币。不过不需要取代法币,成为法币的辅助即可。
另外就是投机服务,通俗讲就是赌博,大家在市场里买卖数字货币谋求获利。投机服务中最成功的落地项目是数字货币交易所。
然后就是围绕数字货币投资者提供服务。
不过这两项基本都是中心化的,不能算是真正的区块链项目,只能称为属于区块链产业链。却是现在落地最好,最具有商业价值的。
事实上,目前区块链真正能商业落地的基本都是私有链或者联盟链,现在各大互联网公司正在努力尝试的基本都是联盟链,也在落地应用了,比如前几天腾讯和深圳税务局联合搞的区块链发票,效果还不错,但也远远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激动人心。
残酷真相五:现在市场上99.8%的项目无法落地,另外0.1%的项目即使能落地也没啥卵用,只有0.1%能真正落地且有巨大的商业价值。
现在市场上有几千种数字货币,对应着几千个区块链项目,但其中一大半纯粹就是来骗钱的,也就是空气币,背后没有任何东西。除开这一大半,另外一大半虽然不是空气币,而且不乏看起来高大上的项目,其实细究起来也没啥卵用。
客观的讲,现在市场上99.8%的项目是无法真正的落地,我这里说的落地要求很低,是按照白皮书中的项目规划,把产品做出来。
另外还有0.1%是可以产品落地的,但落地了也没啥卵用,没有什么真正的商业价值,因为这些项目纯粹是为了区块链而区块链,为了去中心化而去中心化。
在区块链和数字货币圈子里,中心化机构仿佛成了恶魔,但很多人却忽略了为什么人类社会几千年来,基本都是以中心化为主流模式运行的,因为中心化模式的效率是最高的。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有其优势和公平性,但并不代表区块链就是万能的。
中心化和去中心化就是一效率和公平的命题。当前,中心化产品效率更高,去中心化更公平。如果一个产品对公平要求不高,那么中心化的解决方案是最好的。事实上,中心化产品已经在绝大多数领域足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了,只是在公平方面需要做的更好。
目前市场上那能产品落地的0.1%的项目就是典型的为了区块链而区块链,产品落地了也几乎没有什么商业价值。
剩下的0.1%项目才是真正能产品落地,且落地后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的。
残酷真相六:暴跌后的市场泡沫依然巨大!
现在的数字货币市场还有泡沫吗?
不只有泡沫,而且泡沫依然非常大,非常非常的大!
币市现在几千个数字货币,随便一个拎出来就是几千万,几亿,几十亿,甚至几百上千亿市值,但仔细研究它们要做的事情大部分都是扯淡,基本都是为了区块链而区块链,未来能真正商业落地的没几个。
我举个例子,今年初由于tnb拉的很猛,很多人问我能不能买,我都是说要参与短期的投机可以,但是我不会买,因为这玩儿泡沫太大了,一枚接近2块钱(巅峰2.13元),发行量60亿,也就是市值120亿。可按照白皮书说的,它撑死也就是一个类似在行,或者说得到的东西,一个还没有任何落地的在行就可以有120亿的市值,这太夸张了,没有泡沫鬼才信!
这个币现在依然有六七亿的市值,类似的币种很多,所以你说市场有泡沫没,我认为依然有非常多的泡沫。
当然了,这是新事物发展的必然阶段,行业初期由于供给小于需求,行业里的企业都可以享受溢价,而且由于现在处于区块链行业初期,缺乏监管,难免出现各种乱象。
就像全世界的资本市场,最开始阶段也是各种泡沫,各种乱象,各种野蛮生长,后面随着供给的增加,以及监管的逐步到位,市场才慢慢的稳定下来。
没有监管的情况下,泡沫的清除只能靠自身的净化系统,也就是一轮一轮的大暴跌,把泡沫清除掉,最终留下来的才是真正有用的东西。
只要市场还存在泡沫,市场就会继续下跌,趋势是改变不了的。
残酷真相七:现在市场上的数字货币将在5年后死掉99.9%,只有0.1%能存活下来。
现在市场上有几千个项目,被非小号收录就有2000多个,这2000多个项目里市值最小的也有几百万。
要知道这两千多个项目里,绝大多数背后映射的价值几乎为零。那这些市值是怎么支撑起来的?都是泡沫撑起来的,或者是人民的想象撑起来的,大家觉得它们以后会特别牛逼,特别赚钱,现在愿意给这些币以一定的价格。
但大熊市下,它们将在接下来的系统自身净化过程中死掉,有多少泡沫,就会死掉多少项目。
5年后,现在市场上的99.9%的项目都将死掉,只有0.1%能存活下来,而且会活的越来越好。
残酷真相八:囤币就能赚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过去两年数字货币市场的暴涨给了很多人简单朴素的认知:买入一个币,屯起来,过几年就爆赚。
可这个认知之所以在过去两年有效,是因为数字货币市场在过去的两年极速爆发,市值迅速暴涨几百倍、几千倍,里面的币都享受了溢价。市场上各种币就像大小不一的池塘,涌进市场里的钱就像发大水,水多了,大小池塘都满。等到大水褪去了,就只有那些特别深的池塘池塘还能有水,小池塘都要慢慢干枯了。
如果你不幸屯的是小池塘(没啥卵用的币),后面的结果只能是干枯。
当然了,囤币还是有机会赚钱的,前提是要囤对币,而且要等到下一个大牛市的到来。
残酷真相九:市场开始从投机市场向价值投资市场转变。
这两年市场极其疯狂,只要是个币就会受追捧,只要会炒作,只有有所谓的名人站台,市场就会疯狂的追逐,哪怕这个币就是一个空气币,哪怕这个币背后代表的是狗屎。
比特币、以太坊、瑞波币、小蚁币等几年时间暴涨几百,几千,甚至几千万倍的神话,让从没见过如此盛世的投资者们疯狂了,与此同时,在同样疯狂的资本的助力之下。市场进入了极其疯狂的无理性状态,投机横行,人人都想一夜暴富。
与此同时,各种欺诈横生,市场一片混乱,结果我们都知道了——泡沫破灭,市场暴跌。
在被收割几轮后,投资者们开始变得理性,不再盲目相信炒作,更看重各个币背后代表的东西,市场逐步进入了价值投资的时代。
只有真正靠谱的团队,有着靠谱的项目,踏踏实实想做事的项目才能最终被市场所认可,所追逐,而那些垃圾项目或许能骗得了一时,但马上就会被市场所揭穿。
大牛市还没来临之前,留在场上的几乎都是被割过,甚至被割过几次的老韭菜,他们不再轻易相信项目方的鬼话。
所以请大家记住一个熊市生存法则之一:除非你有内部消息,不然不要盲目参与刚上市的币种,对某个币种感兴趣的话,尤其想长期持有的币种,晾它三个月以上再看,如果是疯熊,晾半年再说,你会改变主意的。
残酷真相十:炒币是性价比最低的事情。
经过十年的发展,数字货币市场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繁盛的生态体系:
占据食物链最顶端的是矿机厂商,其次交易所,然后才是项目方、围绕项目方和数字货币投资者做服务的相关机构等,最底层,也是最多的才是炒币人。
不过,在去年之前,炒币的人过的并不错,那是因为过去两年经历了数字货币市场急剧增长的超级大牛市,数字货币市场在2016年前的不到50亿刀急剧暴涨到2018年初最高超过8000亿刀,两年时间暴涨160多倍,其中更是涌出不是几百倍,几千倍的币种。大牛市,是个币都涨,炒币的人都过的很滋润。
但年初牛市崩盘后,进去极其凶残的熊市,市场开始残酷清洗,场内的玩家已经被收割的差不多了。而且层出不穷的诈骗,把市场搞的乌烟瘴气,声名狼藉,加上各国政策对数字货币政策的不确定,限制了很多场外玩家的进入。
数字货币市场进入存量博弈状态,留在场内的玩家相互砍,谁更凶残,才能活下来,赚钱难度非常大,买币成了一个性价比最低的事情。如果你坚信币价终会上涨,那么挖矿相对而言倒是不错的投资项目!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