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进行行为训练对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良好的影响。
为了让班集体形成一个更好的道德风尚,我这几天开始在班级里实行“苏氏理论”的实践,在苏霍姆林斯基的书中提到:“培养学生对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的正确观点,培养遵守纪律不是做表面文章,而是对不良行为感到厌恶的情怀。首先通过行为训练来培养良好的行为。要进行行为训练,那就要涉及到全班的利益,即集体的利益。
那么如何进行行为训练呢?
1、向特殊的孩子提出质问,对不良行为进行集体谴责。比如在今天上午的课间时间,我们班有几个男孩子又在走廊调打,其中新航还跑下楼玩了,在被班干记名字后,在上我的课前,我让小晨上台反馈刚才课间的情况,当小晨年到新航的名字时,她质问到:“新航,你为什么要跑下楼?你不知道学校的制度里在课间十分钟时间严禁下楼的吗?你跑上楼的时候还撞到人了,你知不知道危险?难道你真想让自己班成为全校的班级?”一连串的质问,再加上班上所有同学的目光都转移向了新航,全班都注视着他,新航此时明显地感到不安,他的两只手在不停地扯着红领巾,这是明显不自信的表现,因为他做的这些事都是不光彩的事情。
小晨的话正好是我内心想要的结果,小晨的这一连串的发问,是可以帮助新航用全校和整个学校集体的目光来审视他自己。让自己发内心知道自己错了,从而发自内心的去改变,成为好学生,而不是坏学生。
2、培养学生的自觉性。为了实践理论的正确性,今天在大课间时,我叫了小婷和小鑫来我的办公室,我询问了他们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掌握情况,他们一开始都是点点头,表示自己会算,可是呢?他们同步的计算却都是错的,我翻开他们的同步给他们看,他们都很惊讶,当然了在这个过程我没有对他们进行任何的评价,我重新演算给他们看一遍,在我详细的演示过后,我再一次问他们会算了吗?他们都肯定地回答我“会了。”我肯定了他们的学习态度,同时我还对他们说:“你们能不能自动留在教室里,在老师不在场和没有老师的监督的情况下自己去订正,重新算呢?”他们一致的回答我说“可以”。事实上他们后来回教室之后真的认真在订正了,这期间没有离开过教室,我对他们的信任让他们很感动,他们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自己在集体面前的责任,开始以巨大的责任感来对待自己的作业。
3、给予学生对正确和良好行为的向往。在今天上午最后一节课上,为了对班集体孩子正确行为的训练,我站到讲台上,对着全班的孩子们说:“你们这堂课只上一半,还有一半不上了,为了不影响到隔壁班级,你们现在安静地在这儿,独立地完成课本的单元复习中的习题。你们试着做,任何一个人不能离开座位。请你们把教室里没有老师抛到脑后,过20分钟我就过来,我来了之后再告诉我,是谁没有做到这一点。”
说完我就离开了教室,回到办公室改作业了,说实话,在这20分钟的过程对于我来说是煎熬的,隔几分钟看一下时间,在改作业的过程中,脑海总是闪现着会不会有人离开座位,会不会有人离开教室,会不会有人在讲话?还好我的办公室就在教室的隔壁,要是离得远一些,这种实践我还真的不敢做,因为学生的安全第一呀!好不容易熬到了20分钟,我准时走进教室,我站在教室的门口朝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扫视了一遍,发现教室里出奇的安静,个个埋头学习,写练习着。当我走到讲台时,很多孩子都还没有发现我的存在,依然专注地写着练习。当我让孩子停下手中的笔时,他们的眼神中让我看到了希望,他们都能完成我向他们提出的要求。
按照以往我跟他们说,禁止走出教室,禁止讲话,谁不遵守将会收到惩罚,这样的语言反而使孩子会走出教室,会乱讲话。但是现在我没有这样说,我只是让他们自己检查自己,自己强制自己去做的更好,这样的行为训练对个别孩子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但是出于怕集体谴责,他们往往能克服自己的困难而做好。由此,我们不是对不良行为的谴责,而是以学生正确和良好行为的向往而使得自己变得更好。
以上这些行为训练,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孩子学会自觉,学会独立自主,让班级更和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