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当你登上山顶时第一时间引起你注意的信息会是什么呢?是延绵起伏的高山,缠绕顶峰的云海,张开双臂一览众山小?还是会聚焦高山顶上的一株小花艳丽的色彩或芬芳的香气,一颗挺拔的苍柏呢?亦或者吸引你的不是眼前的群山起伏或者艳丽花朵,而是想到宽广无垠的大海或者一望无际的草原?
这里前者就是演绎型,山留给他的记忆就是壮观的群山起伏;这类人通常会想到全局照顾全局然后再逐一向下想细节;从抽象到具体。
后者就是归纳型,注重细节,山留给他的记忆会是关于一朵美丽花,一颗苍劲的松柏;这类人会从细枝末节开始想,往往他的口头禅是:细节决定成败,然后再向上想全局,从具体到抽象。
第三类就是外展型,大海、草原与山都是同一级别的,他会用连接大海的那份感受来感受此时的山;向外延展的思维,既不是从具体到抽象也不是从上到下的思考,而是非直接的思维模式的想法,通过比喻或者类比、故事来思考;侧面的思考模式。(例:妈妈烧的饭孩子不喜欢,孩子不会直接说出来,而是绕几个圈,说想念会经常做出黑暗料理的外公)这类人与人对话时可能就会给对方顾左右而言他,容易分心的感受。
其实外展个很棒的技巧,例如将道理融合在故事里,比较起直接说道理更容易让人接受,当故事说完更能引发对方的觉察。小故事大启发、大收获。
如果家中有0-7岁的孩童,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去影响孩子的心灵世界;一个优美的小故事会变成一颗智慧的种子。可以在童年持续不断的讲一个融合了真善美或者融合孩子特征的小故事,可以永远是一个主题,或者永远是一个主人公直到孩子童年的结束。当孩子长大回想到这个故事时就会连接到这个故事里的传递的智慧。(例:小麦童年听《小熊去旅行》而五年级的小麦就是个自由的孩子,自由的精神反映在他的思维活跃,各门学科通达,擅长将各个知识点圆揉串接起来;这份自由的元素就在他很小时通过故事传递给他了)
例如:
1.家长评价孩子不专注,和他说这个他就说那个。那这个孩子的处事模式可能就是外展型。家长可以识别出孩子的模式并反馈给他,从而再帮助他拓展出全局思考和细节思考模式。
2.生活中有类人总是斤斤计较,吹毛求疵在一些很小的事情上念叨。学习后我们应该会辨别出他会习惯擅长的思维模式就是归纳型;
还有一类人平时给人感觉是爱吹牛皮,整天说大话,搞得像国家主席一样,口头禅就是:有数了,有数了,这是小事小事”可一到做事情时人就不见了。明显这类人习惯于使用全局型模式,会把握大局,却不擅长细节部分。
学习模式,不是为了让自己对号入座,而是学会辨认自己和别人的模式并让自己学会拓展使用不同的模式。人是没有问题的,只是运用模式的习惯不同。而模式本身只是特点不同本身也无好坏之分。只是在不同的时候如何选择模式而已。让人跳脱模式之外自由运用,那么人生体验将会无限丰盛。
我们理解了模式、辨别模式,我们就知道该如何选择模式运用来增进与人的关系,识别追随对方模式快速拉近距离。例如你识别出对方在使用大画面模式,那你不妨也和他一起吹吹牛皮;再或者对方正在一些细节上纠结,那你不妨也追随下他的模式;如果对方开始讲故事了你也可以和他说说你的故事。
深深理解和学习运用模式可以让我与任何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后,你就可以发挥自己的影响力了,可以给对方一个反馈,当对方处于细节中可以试着带动他往上看全局,当对方一直在大画面中可以试着带他向下思考细节,当对方深陷其中不妨使用外展的模式带他跳出来。那么对方和你的相处中就总能有所收获。
这些模式的发展跟童年的经历有关,小时候受如何被人对待,被父母影响的。那么现在如果我们能不被固化在某一个模式中,能灵动运用,那么我们的孩子也将发展出一种有弹性的性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