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企业来说,如果三人一列能很好的执行,从安全角度会很好,从美观角度也很好,从管理角度就更好了。这件事让我想到工业巨无霸富士康。
这让我想起军队和幼儿园,军队如果是懒散的,那战斗力能怎样,大致知道,高效执行力的快速落实好不到哪?幼儿园也如此要求总觉得压抑了点人的天性。
最近有初中生到我们企业参观,我很是佩服校长的长远眼光,学校分成四组,我留意了一下,有的组排列整齐,有的队则很散乱。我所在的小组,我们一同事则几次吆喝“我们队怎么排的?”带队老师也时不时的提醒。
我则想到在我带孩子的时候,比如孩子在正常表达攻击力而表现不“礼貌”时,我则会训斥孩子。我做对了吗?我训斥孩子的目的无非是告知别人我在努力的教育孩子,我家孩子是有人教的,但我在家里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呢?我有能力抱持吗?而不是遇到“问题”才想起“如何培养受欢迎的孩子”!
又让我联想到集体无意识行为,社会过滤器会通过不同方式“修理”“异常”行为的孩子,我们喜欢看到整齐划一的动作,我们喜欢整齐划一的绿化。回到学校的参观,为了所谓的安全我们过分强调大家好好排好队,那孩子对参观的思绪被打断,留下的更多的是对要求排好队的排斥。
回到军队和幼儿园那里,我想军队里的人不是“人”,他们的天职是执行,做不到这些的军人不是离开军队就是离开人间,让我想起一次战犯的审判,“要求你开枪,但你有抬高一厘米的权利”,我当时觉得这个审批的结果极好,但现在我知道这些军人是没有觉知能力的人,因为有觉知的人被离开了军队,当然能执行天职并有更高觉知的人极可能成为了元帅、军事家,如孙子、拿破仑等。幼儿园的天职呢,我的答案是好奇心,如何呵护更是老师与家长的责任。
对富士康跳楼事件,有人说是富士康的事件是因为补偿较高的原因,有人说是人活着是因为有亲情友情爱情的留念,而这些都慢慢变弱的时候,留念的就变少了;我来说说我的解释,当这些工厂工人一步步被要求的时候,他们作为人性的一面越来越少,作为机器的一面越来越多了,慢慢的他会觉知不到自己还是个人吗?这让我想到针对军人战后的心理问题有专门的心理机构,而他们发生精神异常也多一些,军队和富士康之间可有什么关系呢?我不知道。
回到起点,企业该不该做三人一列的要求,工人在工位上时是专注的时候,而在路上的时候,是放松的时候,是沟通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也可能是思考的时候,但不是排队的时候,如果是的,我们所有人都能做到吗?如有此要求,我还是尽量少于三人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