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观花道德经(52)
52.道德经第五十二景点——永生之门
第五十二章 了悟生死大事 安心自在
天下有始,
以为天下母。
既得其母,
以知其子。
既知其子,
复守其母,
没身不殆。
塞其兑,
闭其门,
终身不勤;
开其兑,
济其事,
终身不救。
见小曰明,
守柔曰强。
用其光,
复归其明,
无遗身殃。
是为习常。
52.0 【布局谋篇】
本章谓了悟生死的真义、方法及效用。
可分三段。
开篇至“没身不殆”为第一段,谓了悟生死的内涵;
“塞其兑”至“终身不救”为第二段,谓了悟生死的方法;
余下为第三段,谓了悟生死之效用。
52.1 【知本还原】
何谓了悟生死?
第一,知生命之源。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始,开始,源头;以为,以……为、称……为。天地、太阳系有个开始、有个源头,这就是道,可以称之为天下万物之母。第一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第四章“渊兮似万物之宗”、第六章“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都是在强调道为天地万物之母。
第二,知本来面目。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既,已;得,此指明白。明白现象界、一切万物都是道所演化,道为万物之母之源头,就知道现象界、一切万物皆是大道之子。一切众生、所有人,皆是道子,这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道就是我们的根本、源头。
第三,归大道怀中。
“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复,返回,回来;没(mò),同殁,死;殆(dài),通怠,懈怠,此处引申为止息。已知自己乃大道之子,找到天地父母这个生命之源,自然回归道怀,与道合一,生命安心自在,自然与天地共存,融入不生不死的世界。所谓得道即是如此。第十六章“道乃久,没身不殆”,与之呼应。
52.2 【塞兑闭门】
如何了悟生死?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
塞(sāi),堵住;兑,洞穴,此指人接收外来讯息的管道(感官)眼、耳、鼻、舌、身、意;门,此指心门;勤,苦,一作尽。外塞感官通道,内闭思绪之门,不自作聪明,不用狭隘的感官思维去运作,就终身没有烦恼痛苦,或受用不尽。
“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开,打开,敞开;济,成;救,止,如救火之救。敞开感官通道,到处攀缘做事,自作聪明,用狭隘的感官思维去运作,则一生忙个没完没了,忙到累死。
开兑济事,感官外放、六神无主,心门洞开、天马行空,身心不宁,操劳不止,用第五十章的话说是“动之死地”。离开大道,宛如幼童离母,四处漂泊,无靠无依,诸苦逼迫,身心熬煎,无止无休。
故当回归母怀。而要回归母怀,必先知母知子,知来源、晓面目。而要知来源、晓面目,必塞兑闭门,关锁六根、不四处攀缘、不迎不拒,精神内守、心无旁骛、清醒明觉,如第十六章所云“致虚极,守静笃”。
不知来处,焉知归途?不知本面,焉知用功?《道德经》开篇即云“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此后,第四章“渊兮似万物之宗”,第六章“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第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到本章“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反复强调大道、天地父母是我们的源头,我们都是大道之子,我们就是大道,这就是我们的来处,我们的本来面目。“朴散则为器”,我们犹如珍珠,又若游子,形色各异、散落各处、随缘滚动,离家甚久、风尘满面、忘了本来;如今梦醒,忆起老家富贵、母怀温暖,记得自己原是大道遗珠流落荒野、富贵子弟金钵乞讨,于是瞄着老家进发、奔着慈怀而归。
52.3 【光明自在】
“见小曰明。”
见小,就是见微(知著)。能从眼前一花一草的小处,看到道无处不在,这是明道之人。
庄子云,“道在屎尿中。”连一般人不能不拉、但不愿亲近而甚嫌弃之屎尿,都有道在其中,且就是道,何况其他?清醒地浸泡在大道海中,感知一切皆是大道化身,领悟“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妙境,自然可称明道之人。
第十六章“复命曰常,知常曰明”、第五十五章“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第三十三章“自知者明”及本章“见小曰明”,均在探讨明道者的特征。
一是“知常”,知晓天地万物循环往复、回归源头,且和谐运作,乃宇宙不变之法则。
二是“自知”,知道本来面目,知道道的特征特性、运行规律。
三是“见小”,从细微之处,一切时一切处,都能体道悟道,见到本来面目、道的特征特性及运行法则。
知常就是自知,自知包括知常;知常、自知方能见小,见小又能深化知常与自知。
“守柔曰强。”
能做到柔软不争,才是真正的强者。第三十三章云,“自胜者强。”此“强”,乃内心强大、真正之强大,非第五十五章“心使气曰强”之心胸狭窄、斗气逞强之“强”。如何自胜?这里给出答案,柔软不争。柔软到底有多大力量?“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第四十三章),柔之力无与伦比。
“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
用,借用,发挥;其,第一个指道,第二个专指我们每个人;遗,招致,遭致,第九章“自遗其咎”之遗与此同;殃,灾祸。以大道为依归,凭借大道之光,启发我内在之光,让生命发光发热,凭良心顺道而为,不做任何害人之事,自然不会有恶的果报。第五十章谓“无死地”,不陷入死亡之地,就是此处所说“无遗身殃”。如何才能“无死地”?泡在大道海里,洗出本来色彩;沐于大道光中,恢复本有光明。大道随身,猛兽不害;光明普照,灾祸远离。
“是为习常。”
是,代词,这;为(wéi),叫着;习,练习,体悟力行;常,此处指道或道的特征特性;习常,与第二十七章之“袭明”同。这就叫着体道悟道行道,逐步来到与道合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