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

作者: 紫嫣雨 | 来源:发表于2020-08-18 13:11 被阅读0次

    人的价值观单一,就会失去作为人的感受,而会感觉到被物化成工具。价值观多样化,包容化,才能体现人生的立体感 血肉感。当人总在思考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什么意义时,并将它作为普遍的行事准则,那么别人与外界强加给人的价值观就会挤压自我生存空间 直至无感消亡,人的价值不给予自己的无条件肯定,就会失去对自我价值感的感知。事事以特定目的为标准(功利化),人便类化为工业里的一颗螺丝钉,那就是唯一的或特定的价值。而且这种价值往往可以取代,而自我价值的珍贵性在于无可替代性。

    在“北大杨立华教授开给虚无主义者的药方中”,找到生命的意义感的方式无非是两方面:找一个爱你的人和找到自己所爱。杨立华教授对比两种方式的难度,而选择建议后者。 找到自己所爱,不是有条件的爱,而缺乏无条件的爱。从小不缺乏无条件爱的人也不会或者说大多不会成为空虚主义者,在迷茫空虚中找不到自我。无条件的爱在于无条件的肯定自己,哪怕是在完成或者有能力屏蔽外面的标准和要求后,无条件的给予自己一片独立的空间,不管有无意义,赚不赚钱,别人喜不喜欢,都愿意去做的事(当然,前面说了条件且包括不严重损害外界标准与要求)。

    再将范围缩小一点,无论如何都自愿去做的事,这一种性质被称为本能。人生的本质逃不开“生老病死”,再归结于一点就是“生”,人类作为一种生物产生之初的源头就是“生”, 它要进行生命活动。当然,现在已经有人可以失去一些本能,但终归“求生”这个本能还没丧失掉,失掉了那些事就要去问“自杀者”了。无法想象,一部分人类失去本能 ,或者科技发展到人类跨越寿命这个桎梏。

    但现在不是啊,很多人没有自我,没有生命感,一切看上去与“生”这件事不搭边的似乎都可以丢掉。但人是从“生”这个源头发展而来的,它的根在那里,失去自我的感觉就像是枝叶与根断了联系。向死而生, 向死而生,生命才不匮乏与单调,自我才不会无处落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bnhj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