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无疹块猪丹毒误诊为蓝耳,大猪死亡率高

无疹块猪丹毒误诊为蓝耳,大猪死亡率高

作者: 一名奋斗中的兽医 | 来源:发表于2019-05-21 22:13 被阅读0次

最近这段时间,一种急性热性、高致死率且主要以大猪为主的猪传染病,正在肆虐猪场,造成猪场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给猪场老板们带来恐慌。

无疹块猪丹毒误诊为蓝耳,大猪死亡率高 其实,该病并不可怕,只是该病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前期确诊比较困难,因前期不能及时确诊,也谈不上有效治疗。给随之而来的大批发病和高死亡率埋下伏笔。

等到后来出现典型的皮损,才恍然大悟,哦!原来猪丹毒是罪魁祸首。这时候虽然不能说为时已晚,但惨重的经济损失、惊恐和身心疲惫已经领教了。

一、流行特点

本病呈地方流行,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夏季严重,主要发生于架子猪。哺乳和成年猪发病少。

病猪和隐性感染猪是主要传染源,大猪在隐性感染后能得到主动免疫,哺乳仔猪可从母乳中获得免疫力。

主要是经消化道传染,猪吃了病猪的排泄物或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均可感染。

另外,吸血昆虫、皮肤的创伤以及内源性都有感染的可能。

国外资料显示:3月龄以上的猪易感染该病。这种在我国濒临灭绝的疾病。近年又卷土重来,2011年以来,我国许多地方均有发病报道。

二、临床症状

1、急性病例:个别猪突然发病死亡

体温升至42℃以上,用退热药之后,有的病猪病症很快减轻,经过一天左右的时间,如不能及时针对病因治疗,病情很快变坏,且皮肤出现紫黑色连片斑块。走路僵硬形如踩高跷。喜卧、强行驱赶时或接近时,立即走开或短暂站立,有的可能出现尖叫声,表现烦躁和愤怒。一旦解除驱赶,很快又卧下。

在站立时,四肢紧靠,头下垂,背弓起。减食或食欲废绝。大猪和老龄猪粪便干硬,而小猪表现腹泻。皮肤呈凸起的红色区域,红斑大小不一,多见于耳后、颈下、背、胸腹下部及四肢内侧,后瘀血发紫。

无疹块猪丹毒误诊为蓝耳,大猪死亡率高 怀孕母猪可发生流产。

病猪可能在见到或触到疹块病变前就死亡。哺乳仔猪和刚断奶小猪,一般突然发病,表现神经症状,抽搐,倒地而死,病程不超过一天。

2、亚急性(疹块型):

体温41℃以上,颈、背、胸、臀及四肢外侧出现多少不等疹块。疹块方形,菱形或圆形,稍凸于皮肤表面,紫红色,稍硬。疹块出现1-2日体温逐渐恢复,经1-2周痊愈。

3、慢性型:

急性或亚急性猪丹毒耐过后常转变成慢性型,以破行和皮肤坏死为特征。皮肤结节坏死并且发黑,表皮坏死增厚似结痂“盔甲”状,耳尖也可能烂掉。

关节疼痛和发热,随后变成肿胀和僵硬。心内膜炎:往往引起心脏杂音,突然衰竭而死。消瘦、贫血。

三、尽早确诊要点

1、新流行特点:

生长猪和母猪,经产母猪发病、死亡率均高。初期健壮猪突然死亡1~2头,以后陆续发病和死亡。

2、临诊症状:

败血型: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达42℃以上,皮肤发绀。12小时内就可死亡。

慢性:表现疹块、心内膜炎及关节炎。

3、病理变化:

急性脾肿大,呈樱桃红色。肾肿大,大红肾。慢性病例可见左心二尖瓣有菜花样赘生物或有关节炎。

4、发现一头猪发病,在用青霉素治疗病猪的同时,全场用阿莫西林拌料和饮水,进行重点治疗和大群药物保健。

四、简单而有效的防控

1、预防:

在疫区搞好猪场的卫生消毒等工作,可免受猪丹毒素丝菌感染。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后备猪做好预防接种疫苗工作,建议免疫的高效猪三联疫苗;育成猪群建议在65-70日龄左右,常规免疫一针高效猪三联疫苗。

2、治疗:

①首选青霉素类药,并且加大剂量,每千克体重5万IU,肌肉注射,每天2次,进行重点治疗(首选混感重症+贝克尔甲)。

②全群投药,可用中通30%阿莫西林可溶性粉拌料或饮水。

③发病猪场疫情稳定后,休药7日,生长育肥猪群可普防猪丹毒活疫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疹块猪丹毒误诊为蓝耳,大猪死亡率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gos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