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行为是一扇窗——《看见孩子》阅读(三)

行为是一扇窗——《看见孩子》阅读(三)

作者: 欧小丽 | 来源:发表于2024-07-23 10:45 被阅读0次

    书的第七条准则是:行为是一扇窗。

    【案例】

    今天遇见一位6岁的小男孩,每次只要我和他妈妈沟通,他就会大声说话,还一直责怪妈妈不和他讲话,甚至表现出很生气的样子。

    他和他妈妈的互动中,他也会表现出强烈的情绪。比如:会问妈妈——请讲真话。妈妈说——我一直讲的是真话。他又问——那你真的爱我吗?妈妈说:“真的很爱啊。”他说:“那刚才为什么我要咬你的手,你怎么不让我咬呢?”妈妈把手伸出来,他将妈妈的一根手指放进嘴里吮吸起来。

    如果用这一条准则去衡量他的话,他的行为里有什么隐含的意思吗?

    【摘录】

    01 行为从来不是迫切需要我们去解决的问题本身,它只是问题的线索。

    02要想让自己做出改变,将来于是能够冷静地应付对,唯一的方式就是去探求自身行为背后的感受。

    03如果我们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就能帮助孩子提升心理韧性,调节情绪,而这一结果又必然会带来行为的改变。

    04放弃控制行为,关系最重要。不建议随意去奖励和惩罚。

    05深陷怪圈的孩子需要父母提供更多的主动关注和一对一高质量的陪伴,需要父母进一步保证他们被看见、被珍视,保证他们哪怕不表现出问题行为也能得到父母的关注。

    【反思】

    在案例中,亲子之间是有一定的冲突,或者我们需要怎么去看见这个孩子呢?

    书上给出的问题有:

    对孩子的行为,我最善意的解释是什么?孩子当时的感受是什么?孩子无法调节的冲动是什么?我过去有没有类似的情形?孩子觉得哪些方面没有得到我的理解?透过孩子的行为往深处看,我们能发现什么?

    案例中,孩子的第一个行为,是否就是为了引起妈妈的关注呢?每次我们正常随意的聊天,他也会凑热闹来问妈妈一些事情。并且不等妈妈回答,便焦急的做出反应。第二个行为,反复请妈妈讲真话,且问的是“妈妈是否真的爱我”这类的话。是不是从这些语言和行为可以看出:这个孩子是缺乏一定的安全感的呢?

    他会这样评价妈妈:这是一个耍赖的妈妈。可见,这个妈妈平时会对他的一些事情处于敷衍的状态,不然他不会这样评价妈妈。

    如果我要给出建议的话,那一定是妈妈首先要做出改变。要给孩子一些确定的信息,比如孩子在自己心中的位置,随时保持和孩子的亲密互动。但也好告诉孩子:“当大人之间在聊天的时候,不可以随意打断。”当然,也可以给出约定,如果是很重要紧急的事情要找大人,可以做一个什么样的手势,由大人来决定要不要和自己对话,而不是发脾气。

    今天,我这个孩子有一段有意思的话:

    我问:“幼儿园有你喜欢的女同学吗?”

    他说:“有,有1个。”

    我说:“你这次来成都给她买礼物了吗?”

    他指着他们的行李包说:“买了。”我们都笑。

    过了一会儿,他又说:“就想留在成都了,不回去了。”

    我说:“可以啊,不走了。”

    他说:“这样的话,就不用去上幼儿园了。”

    我说:“为什么不想去幼儿园?”

    他说:“因为幼儿园有好多规矩,我做不来。”

    我说:“你不去幼儿园,怎么能看见你喜欢的女同学呢?”

    他说:“她这段时间请假了,不在学校。”

    我们恍然大悟,说:“这个理由很充分。”

    所以,和孩子相处,需要和孩子有深入充分的交流,才能知道内心所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行为是一扇窗——《看见孩子》阅读(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gry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