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博星教育108将讲师朱老师课堂,这里是朱老师第2262天早安问候。
一个人的安全感,来源于自己拥有与这个世界相处的能力。也就是自我的强大,主要体现在内心是不是够强大。
有很多妈妈说,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与独立面对世界的表现大不一样。“家里的小老虎”出门变成了“畏缩的小老鼠”。 这样的情形往往跟孩子面对这个世界时的内心感受有关。内心强大的孩子,知道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去保护自己,这样他们不会害怕。 而相反,心理根基搭建在父母身上的孩子,一离开父母就找不到自己了。不知道怎么说话,甚至走路都不知道该先出左脚还是先出右脚。 请积极地鼓励孩子去独立完成一件事。这样做能让孩子认识自我、肯定自我。
孩子总是希望能够完成一些看上去很难的任务。以此来找到并肯定自己的能力。 如果父母总是说:“你不行,你真的不行!“否定孩子的结果是让孩子也觉得自己真的不行。让孩子自己尝试处理一些事。因为在他们独立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们与真正的自己在一起。
安全感还源自一个人本身的能力强弱。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到任何环境下都不会丧失安全感。而一个能力欠缺的人,却要找一堆的理由来掩饰自己的恐惧和不安。 其实在孩子身上也一样。所以当有朋友说:“孩子什么时候上幼儿园最合适?”答案是孩子准备好了的时候。
比如,当孩子能流利的表达沟通、知道如何与其他孩子相处的规矩、自己能打理自己的衣服鞋袜、大小便能自如处理、内心不恐惧分离时。 每一个点都是能力的体现,看能不能应对。 这种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父母在后天的培养,让孩子慢慢形成这种能力。
显然,包干的父母是无法让孩子形成自己的能力的。在安全的范围内,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其实孩子们自己也会去试探危险程度。
让孩子在一个安全的范围内,尽情地探索。让孩子自己做,他的能力会慢慢提升。
我们放开了孩子的手,但是永远不能忽视孩子的内心。孩子不需要你的干涉,但是他渴望你的积极关注。
只有真正读懂孩子的父母,才敢放手。孩子跟父母之间有一种特别的感情——“安全型依恋”关系,这种感觉会伴随人的一生。
而父母的关注和亲密的爱,是孩子形成“安全型依恋”关系的两个关键。“当我不开心时,我会感到难过。我的情绪需要有人看到,不管我的目的如何,我首先希望有人关注到我的情绪,而不是忽视和打击。”这样能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被爱的,是被父母关注重视的。
父母要给孩子心理上小心翼翼地呵护和关注。这样才能共情、理解并尊重他。而孩子的行为上,请记得放手。让他去感受、独立自主,发展自己的能力和思想。这两者,应该是培养孩子安全感的两个关键,缺一不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