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论语》学习
《论语》学习第388天,16.6侍于君子有三愆

《论语》学习第388天,16.6侍于君子有三愆

作者: 流水王丽霞 | 来源:发表于2021-08-17 09:08 被阅读0次

弘毅乐学书院之学妹读经

一字一句读《论语》第388天

原文阅读:

16.6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qiān):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译文讲解:

      孔子说:“侍奉君子容易犯三种过失:还没到该说话的时候你就说话,这是急躁;该你说话的时候你却不说,这叫隐瞒;未曾察颜观色就贸然开口说话,这是瞎子。”

启发思考:

        本章孔子谈论的是说话的艺术和事君之道。文中的“君子”显然是身份显贵的上位者。处于不同的身份和地位,不同的场景中,言者不仅要注意说话内容和表达方式,而且还要注意把握恰当的说话时机,否则就容易发生“三愆”之误。“愆”是失误、过错。

        除了臣子对国君,部下对长官、后辈对前辈、甚至朋友、同辈之间说话时,也一定要注意长幼有序,上下有别,用心体察具体情境,避免出现由于说话的方式或时机不当而犯的错误,才可能达到理想的沟通效果。

        孔子告诫弟子,与上位者说话时需要避免的错误主要有三种。第一种错误是“躁”,就是在不该说话时先说了,犯了急躁的毛病。现实生活中,犯这种错误的大有人在,不分场合和对象,急于表达自己想法,这是一种缺乏修养的表现。孔子一贯要求“讷于言而敏于行”,因为话一出口就无法收回,所以尽量要少说慢说,即使有话要说,也一定要等对方把话说完后择机再说。

        第二种错误是“隐”,“隐”是有所顾忌,隐匿不实,就是该说话的时候反而不说,有所隐瞒。对于上位者说的话,通常主要有赞成和反对两种意见,表示赞成当然皆大欢喜。如果担心提出不同意见对自己不利而缄默不言,或者怕负责任而吞吞吐吐,不吐实情,藏了心机,这是隐瞒。

        虽然,有时候“隐”似乎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但孔子认为选择“隐”的方式是错误的,违背了“臣事君以忠”的从政原则,他说:“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在其位时,就要恪忠尽职,坦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而不该有所隐瞒。如果君上一直都无法听取不同意见,孔子说过“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第三种错误是“瞽”,“瞽”原本是生理上的睁眼瞎,这里引申为心智上的愚钝者。“颜色”代指面容和表情,指情绪和心态的变化表现。即使轮到自己说话时,也要注意察言观色,说得恰到好处,对方不耐烦了,还滔滔不绝自说自话,那叫瞽,瞎了眼了。

      孔子建议要学会“察言观色”。需要说明的是,说话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听进去,与对方达成沟通交流的目的。想要人得听进去,就需要察言观色,照顾到听者的接受意愿。这与曲意谄媚有本质区别。谄媚只求取悦人,观色为了有效表达。 

        可以看出,孔子实在是深通人情世故,无论是规劝人家也好,有所建议也好,提出请求也好,这些行为准则和说话艺术对我们依然有效。

        避免以上的三点错误是与人沟通的基本原则。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都需要注意一些具体的行为,例如,不要询问别人的隐私;不要当众揭穿他人的疮疤,特别在公开场合时,要特别注意给对方“留面子”;不要在众人面前有意无意宣扬别人的错误;在与上司或长辈讲话时,要善于使用敬语,以表示对他们的尊重。

      总之,就是保持尊敬、诚实和体贴,心里时刻装着别人,不急于表现自己,不刻意隐瞒事实,把握说话的时机与节奏,达成良好的沟通效果。

相关文章

  • 《论语》国学课讲义(2)

    研读《论语》,感悟言语之道 1.要避免言之三愆 (察言观色) 16.6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

  • 《论语》学习第388天,16.6侍于君子有三愆

    弘毅乐学书院之学妹读经 一字一句读《论语》第388天 原文阅读: 16.6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qiān):...

  • 论语16.6

    16.6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译文 孔子说:“侍...

  • 2022-07-27

    摘抄 【原文】 16.6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①: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

  • 《季氏篇》16.6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

    16.6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注释】 ...

  • 学习论语心得(16.6)

    【季氏篇第十六】 原文(16.6):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qian):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

  • 侍于君子有三愆

    《论语•季氏》中,孔子讲了这样一句话: 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 侍于君子有三愆

    俗话说:祸从口出。 古往今来,因言坏事者比比皆是。 想做个会说好话,少说错话的有心人, 《论语》中“三愆 [qiā...

  • “侍于君子有三愆”——学《论语》有感

    ​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里面“三愆”指的是...

  • 读懂古人8句话,做一个“会说话”之人

    1、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 侍奉在君子旁边陪他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学习第388天,16.6侍于君子有三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gybb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