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型教养方式的近期实践
(《发展心理学》读书感悟)
![](https://img.haomeiwen.com/i7229579/78d88d14c91f01c7.jpg)
为人父母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甚至是一项技术活,太严了不行,太宽了更不行,怎样平衡好两者的关系拿捏好那个分寸?也许选择一种适合孩子的教养方式很重要,在《发展心理学》中提到了四种教养风格,即专制型、权威型、放任型和忽略型。从孩子的受欢迎程度、体现出的安全感归属感以及学习后内在动机的激发等方面来看,权威型的父母无疑是更有利孩子的成长的一种教养风格。
这是一种既理性又民主,既控制又灵活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要求方面有适当的“高”和“严”。有明确合理的要求,会为孩子设立一定的行为目标,对孩子不合理的任性行为作出适当的限制并督促孩子努力达到目标;同时,他们并不缺乏父母应有的温情,能主动关爱孩子,能够耐心地倾听孩子,而且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励孩子自我成长。
促进我学习成长的机会马上来临了。
事由:
初一下学期的中考后,女儿的心情随着一门门成绩的公布时而欢欣时而沮丧,最终难过地掉起了眼泪,我知道考得不理想。细看,有几门有了进步,但是语文、英语却不理想。最意想不到的居然是语文,总分120,只得了78分,女儿痛定思痛向我发出请求,“我这个人还是需要人监督,需要提着走。”是向我发出了请求吗?女儿属于那种思维跳跃,独立开朗的孩子,自控力和持久力相对弱一点,平时一有时间就画画,阅读练笔这事还真没顾得过来。那老妈要出手了。我扶着她的肩膀看着她的眼睛问她:“你想我怎么给到你支持呢,我们先从作文入手吧,但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你做好准备了没?”“好。”
应对:
如何结合理论做到知行合一?在面对以上情况时,我该怎么做?由此想到书中曾提到父母通过设立明确统一的规范,他们让孩子明白他们的期望。这类孩子的安全感较强,知道父母对他们的期望,也会为了达成这种期待而努力。经分析,女儿语文成绩失分多的是作文和阅读理解,都与阅读、积累和练笔有关。于是我与老公商量为女儿制定一个“扶上马送一程”的作文辅导计划。
在此之前女儿的作业全凭其自觉独立完成,但基于她的个性特征及发出的邀请,作为父母愿意去给到她这份支持。翻找出去年给女儿订阅的一本指导写作的课外读物,考虑刊物紧扣教材,内容实用丰富,于是我参照刊物编排制订出了每日辅导计划,时间规划在15-30分钟。内容分写作方法引领、范文品鉴、同题作文赏析、优秀作品朗诵以及练笔。
![](https://img.haomeiwen.com/i7229579/acb61b5cb8699668.jpg)
情景:
(一)问自己是否满意
我首先让她写下这次考试的感触,一听写作文,女儿下意识地又犯懒了,表示老师没布置就先不写了。
我严肃地说:“别忘了你曾经偷过的懒和落下的功课将来都变成响亮的耳光打在脸上。要下功夫打基础的,一步一步走踏实。写作文是一个自我对话和梳理的过程,它会让你警醒,也会让你愉悦,但需要不断地去写去练,这是我的经验,但是也需要你自己的体验。”听到这,女儿若有所思,不再辩解。
我特别提出要她搬到客厅里写,我陪着她写。关在房间,一下玩橡皮,一下又发呆,一个晚上写不出个所以然。她倒也不抵触,很快地清理好纸笔坐在我的对面,仿佛回到小学低年级的乖顺依恋的模样,好半天皱着眉表示不知从而下笔,我试着启发她,当你看到成绩一门门出来后回想一下感觉有什么不同,最后的结果出来又是一种什么感受,有了这些感受有些决定和改变没有呢?有没有哪些值得看到的努力和总结的经验?女儿茅塞顿开地写了个提纲,“沙沙”写起来,一个小时后文章结尾了,收尾那一刻,女儿立马把本子递给我交任务。
我说:“不要忙着交作业,你自己先默念几遍,自己满意了就交给我,自己都不满意别人也就不会满意了。”
“嗯,自己满意了。”她确认道。
“什么感觉?”
“很舒畅很贴心,写的就是我心里想要表达的。老妈很奇怪,我写完这篇作文后,心里像放下了一块大石头,而且对自己下一步怎么走,越来越清晰了,我肯定自己因付出而有进步的部分,我也看到自己尚有不足等待进步的地方,我好像能够更全面地看待这个考试的过程,心情也就没那么悲观沮丧了 。”
我笑而不语。
(二)自我鼓舞的力量
“妈,我突然又想到我在上半年时因遭遇画画的瓶颈,自己的那段煎熬,我觉得我可以写一篇‘我与绘画瓶颈斗争的那些日子’。”女儿说这话时中气十足,眼睛透着光,我分明感受到一种自我鼓舞的力量。
“很棒的立意,很好的主意,在这一个瞬间你能有这样的灵感和想法让我很喜出望外,这都是你亲身经历的,相信你一定能言为心声,表达好自己。”
再看到文章时,发现她居然采用了若干个小标题的写法,语言通畅,情感真挚,比我预想中的好。当即赞叹道:“很好呀,是谁一天哼唧自己写不好作文,写自己身上真实发生的事,你写的是你所做的,所发生的,这个文章写的就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所以有真情实感。”被看见和肯定的女儿喜滋滋的。
在文章中我看到女儿不太被我熟悉的坚韧。她一直喜欢画漫画,没事一天可以画好几幅画,在QQ和朋友圈有一拔属于她的“粉丝”,每有作品出炉,总会获得许多点赞,让她喜不自禁,充满创作激情。突然有一天画起来竟然没什么手感,怎么画也画不出自己想要的效果了,开始很惊慌很抗拒变得很沮丧,过了一段时间依然没什么改变,心情低落后又有升起一点点的侥幸,认为过一段时间就会过去,可是一直持续了差不多半年时间,这期间她不断请教老师、上知乎查、向同龄有经验的伙伴求助怎样度过瓶颈期,慢慢地意识到还是要回归到练素描的基础上,狠练基本功,看到家里一堆练习身材比例、手模、静物的练习纸,我知道她在坚持她在努力,半年后终于她拔云见日,走过这段艰难的历程,这个过程没人可以替代。
作为母亲很感动也很欣慰,我又问她写过后,“什么感受?”
“妈,你不知道,写完了后我感到又一次释然了,真正放下了,回顾那段经历,我变得务实了,不再一味求多求变,虽然在这个过程我很煎熬很低落甚至小升初入学那阵还影响了我与同学的交往,再次回过头来,我对自己充满了欣赏,因为喜爱所以坚持,也真正明白了思品课教材上说的把负面的情绪转化成正向体验,我们可以从中找到更多的资源,好像脚下的松土都有踏实了的感觉,所以我觉得失意的时候也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它提醒我要务实、要谦虚、要突破。”
听到这段话我整个人是很吃惊的,惊异于孩子这番深刻的感悟,她比我想象的要更坚韧更有悟性更有思想。看来,我也没有自己想像地那么了解孩子。从她的话里也才终于明白了她入中学之初常说的不想和同学有太多来往,当时只是奇怪一向人缘好,爱热闹的孩子怎么突然变安静了,以为只是青春期少女渴望自己的空间独立思考的想法,原来还有这么多藏在心底说不出的困苦和失落。好在今天真正地烟消云散了,末了,我张开手臂给了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
“以后再碰到类似的事,你会知道怎么处理了吗?”
“不是说失败就是成功她妈妈吗?不会总认为失败和困难总是不好的,我会学会等待和独处,继续想办法安然度过,也会寻求各种帮助。”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这话我听来都是很受益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7229579/209d6f45e32b5855.jpg)
(三)请为自己负责
这项支持计划已进行了有十天了,进展一直很顺利。周日那天,突然想起抽查孩子的作业,她磨蹧半天,说作文还没写,我抬起手腕看一下时间,居然已到了晚上9点半,一想到周末两天都没有完成作文,不自觉地想发火,当我觉察到自己胸口要升腾一团火,我放缓了语气,“什么原因到这个点还没完成?是碰到什么困难了吗?”
“这次语文作业布置的是一道半命题作文,一件令我( )的事,我想是不是在期中考试失利的文章略作修改一下,改成一件令我失落的事。”我不置可否,静观其效。
10点40分,女儿房门开了,告诉我写完了,我还是问了那句话,“怎么样,你自己满意吗?”
“还行吧,给老师交了就行了。”她装作满不在乎地说。
听到女儿漫不经心的说话,我怒目圆睁,义正严辞地说道,“你刚才什么,你再说一遍。”女儿理亏,耸拉着脑袋不敢作声,“把作文拿来我看一下。”
果然是敷衍了事在凑格子,在期中考试失利那篇文章的基础上不但没改进,反而要马虎得多,我大为光火:“婉莹,当我看到你的潦草马虎的作文,再看到你这种漫不经心、敷衍了事的态度,我非常生气,生气的是你不是没有能力写好作业,而是敷衍了事的态度,两天时间捱到临睡还没写好,写起来还马虎潦草,我问你,你为谁读书?老师?家长还是你自己?今晚上我真与你扛上了,我陪在这,作文撕了重写,瞌睡不要睡了,写到你自己满意为止,什么时候写完什么时候睡,不给你点教训不会有印象,我要让你知道什么叫做对自己负责。”在书房看书的老公见客厅里的动静这么大,走出来,既心疼女儿这么晚还不能睡,又不能拆台讲我狠。略带怜惜地对女儿说:“你看要不是你对自己放松要求也就不会这个点还在这写作业了吧。”
女儿被我恼火的样子吓住了,印象中的老妈可是很少发火,都是循循善诱开导的多,可能也意识到了自己的确太不负责了,铺开本子,默默地撕了作业,专门找了演草纸开始写提纲,这次很快地列出个作文提纲,试着与我探讨:“老妈,我仔细想了一下我想写小学毕业离别的那一幕,很令人难忘,你看看我写的这个提纲,觉得这个思路怎么样?”
我看到她列在纸上写了很多离别的发生,我提示道:“我看到你认真列了提纲,写了很多个片断,看是不是可以选取一个来写呢?在这些片断里筛选出一个最能触发你的情绪,让你记忆犹新的事呢?”
她略作思考:”我就写离校前交书仪式吧,当班主任和数学老师搬着两个大纸箱来到教室,告知我们这将是我们以在校生的身份坐在母校的最后一小时了,大家的书可以留作纪念,也可以捐出来……”说着说着嗓音哽咽了。
“这对你而言有什么意义吗?。”
“当然,首先是与物的分离,继而是与人的分离,最后是与这个阶段的分离,意味着我们将重新开始新的学习和生活,认识新的同学和老师,想见也没那么容易了,有太多回忆和感情放不下。”
“那你再回忆一下走上前捐书时想到了什么呢?”
“书沉甸甸的,心也沉甸甸的,我即将离开母校,老师和同学们,心里充满了感恩,有些人有些事他们出现在生命里短短的一瞬,所以我们还要学会珍惜眼前人和当下事。”此时的女儿两眼已通红,眼眶里打转的是亮晶晶的泪水,也触到了我内心最柔软的那部分。
女儿写完文章已经过了十二点,她似乎还沉浸在再次被梳理的通畅中,很清醒很意犹未尽的样子,催促她马上洗洗上床睡。第二天一早看女儿没起床,连叫几次,直哼哼说爬不起,我隔着门郑重其事地告诉她,看她晚睡受罚我也会心疼,但不要指望我找借口向老师请假让你补觉,哪怕你今天因睡觉被老师罚站怎样,都是你要负起的责任。”
晚上下自习回家问她:“今天困不困。”
“怎么不困,一下课就趴桌上补觉,早中饭都顾不得多吃,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补觉。”
心里略过一丝心疼,“你恨老妈吗?你会记得这件事吗?”
“不恨,我是真不恨,老妈对我是严要求也是爱我的,通过这件事我要学会为自己的事负责。”末了加了一句:“真的会印象很深刻。”
“好,下次就以此为题材,再写一篇“最难忘的一件事”。
“啊”女儿惊呆地张大了嘴,下巴都快掉下来,转而与我相视一笑,哈哈……
感言:
计划还在进行中,我们探讨的作文但是支持到的却是生命。
作为女儿,这个期间她会主动阅读范文佳作,点评鉴赏,不爱动笔的她通过练习写自己的身上真实发生的事情,慢慢经由个人的体验感受到,写文章就是写自己经历的生活,比起词藻堆砌,真情实感要重要的多。在几次习作中女儿舒放了情绪,清空了负担,也学会了去客观全面地看待分离、失利和受挫的议题,有利于她形成自我一致的情感与态度,自我贯通的需要和能力,自我恒定的目标和信仰,确立起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在她成长的重要节点上,能够做到这个点无疑让人欣慰。
作为父母,熟悉孩子的习性特点,关注身心特点,订制孩子的支持计划,不光是一种亲子间的良好的互动与链接,还满足了情感支持和生命导航的作用。
同时通过互动我也了解到自己并没有想象中了解女儿,同频女儿,她的思想、她的体悟和她的感受,不再是以前那个一切似乎尽在掌握的小女孩的阶段,当我问到她对首先是自己满意才能是别人满意时,意外她那么自然地接受这个观点;当我问她交书仪式于她的意义,惊诧于她的深刻回答;当我看到她处在瓶颈期的努力,感叹她坚持的力量和想要突破的决心。掩不住内心的惊奇:“哇,女儿长大了。”因为小女孩已经长大了,更需要我们用一颗平等、尊重的心去交流和碰撞,有些体验和感触,看似是我在给她教,而她又何尝不是来启示我呢?她就是一颗种子,天生具有向上向善的力量,只是需要我们及时地给予土壤、养料、阳光,然后静静地等待。
任何时候都不要被人云亦云的声音淹没——“陪孩子写作业陪到崩溃”,这里涉及到:是“什么时候陪,该怎么陪,用怎样的方式去陪”的问题。
没有人比父母了解孩子的,用心去量体裁衣,贴合她的生命历程和生活轨迹,去陪伴去支持,与其说是对她某些欠缺和薄弱的地方是个的弥补和夯实,不如说是调取和活用她自身力量,获取本身具备的资源。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说的“重要的不是天生拥有什么,而是如何活用拥有的东西。”可能就是这个道理。
![](https://img.haomeiwen.com/i7229579/73b0f74d0ed198eb.jpg)
当然,每个人都不必完整,你是什么起点不重要,你想到达哪个终点才会更重要,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和自己的不足够,那就从此刻开始努力,不必焦虑担忧,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路,我们不也是这么过来了么,我们不也很好吗?孩子你尽管往前走,身后永远有一股支持你的力量!
![](https://img.haomeiwen.com/i7229579/ecbf4aaf19432ef4.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