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的扉页,有这样一首诗,分享给大家:
幸福的人
只有那些能把握今天的人,
才是幸福的人;
心无忧惧的他可以说,
不管明日如何糟糕,
我已把握了今日。
或好或坏,或雨或晴,
我所拥有的快乐,无论命途如何,
都归属于我。
上苍也无力改变过去,
曾经的一切,已成云烟,
我已拥有过我的时刻。
——约翰.德莱顿
2022年1月30日,牛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有了想在节日里看些闲书的想法,便跑去上海图书馆借书。在浏览阅读架时,被这本书名吸引:《余生第一年:7次旅行,与生命中最重要的7个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7770059/9005274017eb3294.jpg)
按往常我会打开豆瓣看看书评,看看介绍再决定要不要带它回家。
但在拿起书的那一刻,当我脑海里跃出:为什么是余生第一年?为什么是7次旅行?哪7个重要的人呢?我想,是这本书在呼喊我阅读它,所以什么功课都没做,就带回了家。
一般而言,图书馆会有二个月的时间,如果碰上疫情,就可以无限延长还书的日期。而在我要还书之前,魔都的疫情悄然而至。
之前我总在百无聊赖的情况下翻开它,只因书籍中作者对自身患有肌萎缩症(ASL)的讲述,让我感到压抑。在疫情还未扑面而来时,我一边阅读,一边感到有些苦涩,甚至有些情感抽离。
但当4月封闭在家,直到五一长假,我把它阅读了两遍,才明白它陪伴我的这段时光,意味着什么。
01
作者苏珊.斯宾塞.温德尔,曾是美国佛罗里达州著名的记者,在佛罗里达新闻编辑学会获得终生成就奖。2009年的夏天,她开始觉察到身体有了异常。
在东奔西走求医问药的两年后,被确诊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一种由运动神经坏死而引发的神经肌肉障碍。
它是一个慢性病,出现症状从首次开始算起,3~5年的时间里会不断地恶化,直到肌肉全部萎缩,并且无药可医。
面对不断在萎缩的身体,她恐慌而无助。2011年7月8 日,在被确诊的不到三周时间,得知NASA要发射最后一架航天飞机。
她看到NASA项目负责人办公室墙上一句话:“不要因为它的结束而哭,应当为它的发生而笑”。
![](https://img.haomeiwen.com/i7770059/0ba1ede94b4ae8fa.png)
于是她决定暂时不惦记左臂下那块摇摇欲坠的肌肉,和好友一同驱车到另一个好友奥兰多的家中,在可可海滩的停车场找到了一个高处,等待航天飞机的发射。
在等待的时候,她想起了诗人里尔克曾写过的一段话:
“不要追求那些你还不能得到的答案,因为你还不能在生活里体验到它们。一切都要亲身生活。现在,你就在这些问题里“生活”吧。或者,不大注意,渐渐会有那遥远的一天,你生活到了能解答这些问题的境地。”
便是在那一刻,苏珊想到了人生由于ASL带来的不确定性,也明白里尔克的这段话,“与其追寻答案,不如生活在问题中。”
02
便是这一刻,开启了苏珊余生的旅程,她辗转反侧找到了自己的亲生母亲,知晓了亲生父亲的样貌;她和丈夫20周年纪念日回到了达佩斯,她为14岁的女儿挑选婚纱,陪9岁的儿子圆亲吻海豚的梦想;
她还和至交好友南希经历了极光之旅,与姐姐度过了奇妙的航海之行,并为自己准备遗嘱和葬礼,写下这本书籍。
在有限的时光里,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找寻到生命的根源,和家人朋友相伴。
说没有遗憾,那是假话,但这每一刻的经历和体会,都让苏珊感到喜悦。
正是这份此时此地的喜悦,让她对于不确定的生活,有了答案。
活在当下吧,尽可能用你已有的能力过好这一刻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7770059/db8c2cf9fc04c6e6.jpg)
所有的事都不会尽善尽美,拥抱过,从容应对着,为发生的事产生情愫,都是在好好生活的证据。
4月中旬,受困于压力下的我,也切身体会到了这些道理。
面对不确定的焦虑和恐慌,对于不断在变动的信息,以及身边人的困扰,我的情绪起伏很大,时常感到疲惫,会产生消极的思考。
在看完这本书时,我对当下的经历有了新的思索。
我此刻面对的经历,我所体验到的所有情绪感受,都是宝贵的经验。
以我的职业为例,心理咨询师想要理解共情来访者的感受,有时候是需要经历支撑的。
不确定带来的无能感,自我价值的动摇,都让我对于这部分的经验变得丰富。而我利用运动来应对焦虑与恐慌,让我更加理解思维认知是如何通过行动影响感受。
当我对生活的不确定报以学习的态度,那些困扰我的,最终成就了我。你在用什么样的视角看待生活,你就会因此获得相应的馈赠。
正如苏珊看到的那段话,当你生活在问题之中时,答案会在特定的时间,浮现在你眼前。
《余生第一年》是苏珊人生倒计时的记录。
对读者而言,这短暂的相遇,见证了她的勇敢与精彩,也因这段旅途对生命添加了新的视角和思考。
于我们彼此而言,都不虚此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