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上一届初三学生时,搭班的班主任是一位比较年轻的老师,工作极度认真,语文功底也是可以,教出来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
可是她在看待后进生方面与我的观点非常不一致。比如费同学,高高胖胖,上课经常睡觉。你若不让他睡或者批评他,他一定会跟你发脾气,会害你课都没得上。所以当时很多老师都放弃了他。
班主任的观点是:像费同学这种人,只要让他吃饱饭、睡好觉,然后就是玩,他就会天天快乐得像个神仙一样。
可是我的观点和她不一样。我觉得他很多时候非常无聊、也非常落寞!一个人好似很孤独。因为每一门课他都一点儿都听不懂,初一初二老师很关注他时,他不听,初三了,老师也没精力关注他。
别人聚精会神做作业时,他只能东张西望,因为他不会,老师也随他去;上课互动时,轮到他他肯定会自动退出,因为他不会;分组活动时谁都不愿和他在一起,因为和他在一起小组分数肯定是最低……
他别无选择,无聊透顶,所以他只能选择睡觉。自己索性把自己当成空气。自暴自弃。所以我经常会跟班主任讲:“他其实根本就不快乐的,快乐的人不是这样的。”
今天听梁老师的课,正好讲到“脆弱”一词。老师说孩子表现“脆弱”,我们基本把它归因为被家长“宠坏”了。其实真正宠坏的孩子是很少的。
孩子“脆弱”背后应该是他(她)没有被看见。每一个孩子都是希望自己能被看见。每个孩子都是向上、向善、向美的。他们的成绩希望能被父母看到、他们的心情也希望被父母看到、他们的一切都希望能被重视,这样他就会有一种存在感进而会升起一股力量。
人的脆弱与树的脆弱应该是相类似的。树脆弱,那肯定是根不深。根若深,它会很自在很有能量,枝叶上受点打击根本是无伤大雅的。
人也一样。一个人脆弱,是他内在存在感、价值感、胜任感、自主感缺失,没有自信何来坚强。脆弱不是被宠出来的,而是我们长期没有用心去看到他,包括他的成绩他的情绪他的需求……。
破了象,找出问题根源,我们才会真正去解决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