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这些经历:
自认为是乐于助人,实际上,经常被动地讨好别人,帮了很多次,只要一次不帮,就像欠别人似的,甚至还遭到明示或暗示的回应——帮个忙都不行,小气。
有时候明明是别人的问题,却偏偏过度责怪自己,为别人找理由,哪怕对方的要求如此过分。你或感到哪里怪怪的,或事后想想,果然不对劲,但下次仍会重蹈覆辙。
你有时会羡慕别人,为什么他们可以如此洒脱做自己,为什么自己总是在如此劳累,甚至衍生抑郁。
....
其实,这类的事情我也遭遇过,与其说自己是个“好人”,不如说自己是一个缺少基本原则的“好欺负的人”。
而缺少的基本原则,其核心是什么呢?我认为是自尊,即有合格的自我价值感。
那么,该如何改善自尊呢?有以下几点建议:
1 给自己建立正面反馈机制
反馈机制也就是我们做事的收获感,如果总做不擅长的事,当然困难重重,不是不该做,而是需要优先做擅长的事,为自我积累正面反馈,强化正面属性,才有实力应对接二连三的挑战。
另一方面,可以找朋友、亲人沟通,给自己索要一些鼓励。当然,即使没有人鼓励,也要学会自我鼓励。
注意,这里是“学”会,不是天生的乐观,也要学着培养乐观的属性。事物总有两面性,找到对你有利的那一面,建立专属的自我系统。
2 允许自己可以失败
有时,我们会害怕失败。
这不一定是很大的失败。比如,害怕说错话,办错事,考不好等等,这些或许都会被定义为失败。
这会导致另一个问题:害怕什么并不会凭空降低失败的概率,你可以少说,但很难不说,所以,该说错的还是会说错;更何况很多事必须做,很多试必须考。
逃避解决不了长期问题,只会越积越深。
但实际上,谁都不会完美,但有些人会长记性,有些人会做记录,记录真的很重要,理清问题,做反思,后续有意识地注意,则在长期来看,会降低失败的概率。
3 我值得被尊重的对待
“对事不对人”没问题,但,更重要的是,一件事可以通过心平气和的说,对双方或许都更尊重。
事情是就事论事,但成年人都应该学会控制情绪,遇到过分的攻击行为,就应该以相当的方式回应,而不是每次都只从自身找原因,不断自我否定。
而反弹的度也需把握好,比如别人有恶意的说你胖,你顶多以同级别回应,但攻击到人家父母甚至好几代人就过分了。
4 先满足自己的需求,有余力时在满足对方的需求
当别人向你求助时,不应全盘接受。应首先自问道:我的精力足够吗?这件事情我很厌恶吗?
在精力不够,甚至心情不好时,都可以拒绝。有时,可适度用后撤式拒绝,即不完全拒绝,能帮多少帮多少。
值得注意的是,遇到那种认为别人的帮助很廉价或压根缺少感恩属性的人,还是算了吧,但最好别太得罪。
5 允许别人为他自己的情绪负责
自己的爱人、家人、朋友,每个人都有义务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对方的负面情绪,我们可以帮忙疏导,倘若始终没有好转,也没有必要自责。因为,相对于你,显然是对方更应该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好了,先到这里。
总之,相对于一个没原则的“老好人”,我更愿意成为一个有原则的“坏人”。你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