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率创新低,
粉丝兴趣转移,
所谓的自媒体时代
还能一夜暴富吗?

01.
我断更了小半个月。
作为朋友圈内甚少断更的小网黄,理所当然的被各路好汉们堵在了巷子口,阿呸,是聊天窗口,询问为啥好好的励志网黄不当,要开始在丧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
其实,也不是丧,而是真切的感受到了来自公众号的凛冽寒风。
作为一名伪内容圈内人,身边的小伙伴们或多或少的都曾经这么以为过:靠走心的公众号创作,可以一直吃香的喝辣的。
但最近,可能喝的最多的,是西北风。
内容为王的自媒体创业圈
阅读量疲软甚至是断崖式下降
14年算是公众号的爆发期,但凡是开号早的内容方,无不是快速圈粉,通过广告、互推、赞赏等方式,实现了一夜暴富。
15年之后,腾讯开始限制公众号的大规模吸粉活动,开始推出各类取粉、禁号、封号政策,各内容方纷纷绞尽脑汁的运营,生怕踩雷区。
微信公众号的打开率从15%陆续降到10%再降到5%,直到今年上半年的净网行动,腾讯官方公布部分公众号将被永久封号。
至此,公众号的寒冬算是来了。
很多号称是千万粉丝百万粉丝的大号,打开率开始出现断崖式下降,阅读率更是惨不忍睹。
从今年4月份开始,已经甚少能看到10万+的爆文此起彼伏了。
一个百万粉丝的大V,头条阅读量能保持在5万+,就已经是比较漂亮的数据了。
而一些相对而言比较小众的订阅号,头条阅读量基本维持在一两万左右。
个人号的阅读量就更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整个行业的阅读量和打开率持续疲软,各路英雄好汉们也都开始纷纷出奇招,喊麦的喊麦,撕逼的撕逼,力求拉动阅读量。
但效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

02.
抢夺国民总时间的大战中
公众号红利渐少现状堪忧
罗胖曾经说过,这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而对于自媒体人来说,最大的战争,是抢夺国民总时间。
首先,也是不得不说的一点,微信公众号的现状就是目前内容方之间的同质化实在是太严重。
公众号无外乎各种鸡汤、八卦、情感、职场这几大类,说的也不外乎是些老生常谈的话题。
这些东西看久了谁不腻?
相对于其他的娱乐形式,比如游戏,比如追剧,比如各类电影,比如各类头条,微信公众号所能抢夺到的用户总时间已经越来越少。
并且说句大实话,有时候打一局王者农药的快感,确实比看几篇鸡汤文要爽的多的多。
其次,受众的审美疲劳期开始显现。
撇开同质化因素不谈,大号广告严重,小号传播闭环,相同定位的内容方之间一言不合就荐号互推,已经充斥了公众号的大半版面。
每天打开公众号,看到的要么就是推荐买买买你听都没听过的产品,要么就是推荐你关注某某狂拽酷炫那什么炸天的公众号,要么就是各大平台扎堆儿的狂转热点文。
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搁谁谁不烦?
所以,粉丝的兴趣被转移,也是理所应当的。
而粉丝兴趣的转移,又让一大波内容方们开始陷入焦虑。
于是又出现了一波拉动阅读量提升的大潮。
“ 要想红,撕咪蒙 ”,成为了大家都默认666的套路。
号称坐拥千万粉丝的咪蒙,被各种撕逼,然而,即便是撕碎了三四五六个咪蒙,也很难挽回公众号的现状。
那么,公众号还要不要运营下去?
围城内的人唯恐公众号红利期大势已去,而围城外的人却还没赶上红利。
关注意愿低,涨粉难,转发难,打开率、阅读率、二度转化率连创新低。
公众号的运营以及写作输出内容这件事请,到底还有没有未来?

03.
一夜暴富应该是彩票的事儿
对公众号的期望值别太高
微信公众号的宣传语是,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不是再小的微信公众号,也有一夜暴富的机会。
所以,对于公众号这件事情的期望值得管理好。
尤其是对于那些没有什么写作经验,想抓紧风口大干一票,期望新媒体能一夜暴富的人来说。
真的是,想的挺美的。
自媒体发展的时代,人人都想从内容创业分一杯羹,这个想法并没有错。
但别忘了,写作这件事情,运营一个公众平台这件事情,本身就是需要你长期抗战,需要你坚持,需要你不断的提升内容写作以及输出的能力。

想脱离贡献价值,光靠发三无产品的小广告赚钱,还想获得大量的粉丝群体,这个世界上哪里有这么好的事情?
别人不瞎,好么。
所以,不管是上了公众号这条船,或是还在岸上观望的人,期望值都别太高。
你该考虑的不是怎么利用公众号的红利期捞一笔,而是运营好一个公众平台你需要做什么,要把哪些部分做到极致。
写作和运营,本质上都是一件孤独的事情,最需要的是匠心精神,是专注于内容专注于深层次的挖掘,而不是外表的好看与否。
就如方说你看到的那些深度好文,那些所谓的10万+,无一不是具备缜密的逻辑思考能力和洗脑说服的能力。
这样的文章,让读者看完以后觉得作者说的真TM对极了,让读者看完之后觉得爽了,他们才会转发,才会收藏。
但凡是爆文,你看过哪篇是因为排版配图好看才能阅读量破10万的?
你看过哪篇发小广告的文案是被全网疯转被粉丝点赞的?
没有。
但凡是能引起读者共鸣的文章,一定是走心的,一定是回归本质的,一定是以内容为王的。

04.
自媒体的寒冬的确是来了
但未必不是你的春天来了
自媒体的寒冬确实是来了,但是这并不代表公众号的红利期就已经过了。
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者,不论是订阅号还是个人号,都是呈指数在增长,但相反的用户数却增长缓慢,甚至是趋于稳定,新增的内容方很难快速圈粉实现红利,这是大环境。
而公众号本身,就相当于一个传播闭环,它与其他相对开放的推荐机制平台不一样。
公众号不推广、没经费、没资源,仅靠文章博眼球,一个内容方发布的文章只能推送给关注它的粉丝。
所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用户才会更加的注重内容,注重阅读过程中的体验。
而对于运营者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如何瓜分红利,而是回归本质,回归内容,回归匠心。
赚钱是劳动价值的最终变现,你需要长期的付出和坚持,而不能急于求成,想着定个先赚它两个亿的小目标,却只努力干半天活儿。
这是运营一个公众平台,不是买彩票。
总想着走捷径的人,只会把自己的路越走越窄,越走越偏,越走越歪。
所以,即便是在这个凛冽的寒冬里,那些有态度有水平有内容有质量的公众号依然会屹立不倒。
别人的寒冬,未必不是你的暖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