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补不如食补。
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老人们如是说。
养生学中认为,这是有道理的。并得到了千百年来历代医家的印证。
人体的阴阳气血,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一个或几个方面偏虚的现象。特别是进入中老年阶段,人体的生理机能发生一定变化,是很正常的。
此时,选择一些具有滋补作用的食材进行食用,既能满足机体生长的需要,又能起到调节气血的作用,从而祛病延年,一举两得。
食物不仅能用于滋补身体的虚损,还可以用于治疗某些疾病。这在我国古代的一些药物学著作中,可以查询到相关内容。
如,《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关于五谷和禽兽疗病作用的记述。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认为,“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的人,才能被称作高明的医生。
《黄帝内经》中说,“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上面这段话,大致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
也就是说,一般的药物都有不同的毒性,毒性越大的药物,只要病情有所好转,就应该越早停用越好,而要用食物进行替代调养。只有这样,才能保护身体的正气,而不至于损害人的脾胃。
可见,食疗是对人体极其有益的,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