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看了部分《武则天》电视剧,一直有一个疑问: 武则天是如何成为女皇帝的?最近偶然接触到《武则天》和《武则天研究》这两本书,由此解开多年的疑惑。
《武则天》这本书像是《百家讲坛》节目的文字版,比较口语化,细致全面,脉络清晰,通俗易懂。作者蒙曼;《武则天研究》风格比较严谨正式,深入、专业,作者孟宪实,这两本书风格不同,逻辑和引用历史事件大同小异,都值得一读。
武则天出生在富贵家庭,父亲是唐朝开国功臣,受母亲影响,熟读文史。她十四岁时,被唐太宗招入后宫,封为才人(妃嫔等级中的一个称呼)。
入宫十二年后,唐太宗去世,按照北朝留下来的惯例,没有子女的妃嫔要被安排到指定的尼姑庵或道观中当尼姑或道士,武则天被安排在感业寺做尼姑。
如果不出意外,武则天要一直待在寺庙当尼姑,但是,毕竟是“如果”,武则天可不是一般女子。
了解女皇的故事,还得从武则天跟太子李治的地下恋情说起。
据史书《唐会要》记载:“时,上在东宫,因入侍,悦之。”说唐太宗生病期间,太子李治侍奉病中父亲(唐太宗李世民),遇到英姿飒爽的武则天,对她产生爱慕。
儿子爱上父皇的小妾,这听起来有些违背伦理道德,有些冒天下之大不韪。同时武则天也没有放弃追求美好,即使在尼姑庵还努力维护着与李治的关系。
在感业寺期间,武则天写了一首诗给李治,诗名《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诗的大意是:我心绪纷乱,精神恍惚,把红的看成绿的。为什么我如此憔悴呢?因为整天想着你。如果你不信我为你每天落泪的话,打开箱子看看我的的石榴裙吧,那上面洒满了我的泪痕。
读了这首诗,不得不佩服武则天的才情,据说李白都对这首诗赞叹不已。这么情真意切的表白,李治能不心动吗?
两年后,武则天被招入宫,这次是对她一见钟情的新皇帝发出的指令,她的命运从此时开始发生转机。
入宫后,武则天很快从宫女升为昭仪(嫔妃的一种称呼)。四年后,又升为皇后。之后,携手唐高宗,共理朝政。不仅是后宫女主,又是皇帝的事业伙伴,武则天的政治能力和掌控力可见一斑。
上元元年(公元674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武则天提出建言十二事,涉及经济、政治、教育、礼制等多方面治理措施,内容如下:
一:劝农桑,薄赋徭;二:给复三辅地(免除长安及其附近地区之徭役);
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四:南、北中尚(政府手工工场)禁浮巧;
五:省功费力役;六:广言路;七:杜谗口;八:王公以降(下)皆习《老子》;
九:父在为母服齐衰(丧服)三年(此前为一年);
十:上元前勋官已给告身(委任状)者,无追核;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入(增薪);十二: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进阶(提级)申滞。
唐高宗称赞建言十二事:“比来天后(武则天给自己加的尊称)事条,深有益于为政,言近而意远。”
后来唐高宗病重,发布《遗诏》,指明“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安排武则天作为军国大事的参与者和决断者,对武则天来说既是一份荣誉又是对她的信任和肯定。
高宗去世后,对刚上任的新皇帝表现,作为太后的武则天是不满的,先后废除唐中宗(李显),幽禁唐睿宗(李旦);对内杀朝廷重臣裴炎,在朝廷外镇压徐敬业叛乱,逐渐掌握中央权力,女主地位渐渐形成。这时的武则天,手握国家实权,皇帝李旦只是个象征性的最高元首。
武则天的皇帝梦,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那么这股东风是如何吹来的呢?使女皇梦变成现实。
还得从武则天大力推行佛教《大云经》开始。《大云经》里有一个净光天女的故事,故事大意是:这个女人是国王的夫人,后转为菩萨,菩萨又转生为一个女人统治一方国土,然后这个女人再转化为佛。《大云经》注释强调“以女身当王国土者,所谓圣母神皇(武则天的尊号)也。”直接指明净光天女就是武则天,很明显故事里寓意着武则天的政治意图和理想。
此一宣传,把女人当国王(皇帝)的故事传开了,最先发现这一隐秘意图的人,率一帮父老乡亲数百人上表,请求武则天顺应天意民心,自己当皇帝。武则天并没有答应,但给带头上表的人升官十级,这奖励太丰厚了。
在奖赏的驱动下,第二轮大规模请愿,一万多人上表请求武则天登基为帝。第二天,全员人有六万多。古代的统治者讲究顺意民心,在声势浩大的请愿下,武则天最终站起来说:“俞哉!此亦天授也!”
于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就此诞生。
武则天的政治成功是在长期的宫廷斗争中逐步积累经验、权力的结果,在此过程种表现出的果敢、当机立断、标新立异,还有她的才干和手段是成功的关键。
武则天的经历,再也没条件集合到另一个女性政治家身上,于是女皇故事终成绝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