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入杜甫的《登岳阳楼》,教材对“乾坤日夜浮”的解释是:“日月星辰昼夜都漂浮在洞庭湖上。”我们不禁生疑:乾坤=日月星辰?
查《古代汉语词典》,在“乾坤”词条下,确乎列有一个义项:日月。并且举的语例就是这一句诗。
但是,这仍然不能打消我的疑虑。疑虑有三:
其一,日月星辰有的出现在白天,有的出现在夜晚,怎么可能昼夜“都”漂浮在洞庭湖上?
其二,日月星辰只能对应“乾”(天),那么“坤”哪儿去啦?也许会有人反驳:乾坤是偏义复词。可按照对文原理,既然上联的“吴楚”不是偏义复词,“乾坤”又怎么可能是偏义复词呢?
其三,上联采用了夸张,下联也应该夸张,如此解释只是写实,而不见夸张。
由此可见,将“乾坤”解释为日月星辰实在扞格难通,也太迂远了。事实上,将“乾坤”解释为“天地”就好。
也许有人质疑:天可以漂浮,地怎么漂浮?这观点不值一驳。大凡了解大陆漂移学说的,都会佩服杜甫语言的精妙。从修辞学的角度看,诗人采用夸饰的语言,极写洞庭湖裁割区域、托载天地的广大、深厚,更显气势磅礴,较之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确乎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