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 11月27日——第十日功课主题:我常想,不仅仅是前天,在过往生活中很多时候,如果,她不是我家的娃儿,我会时时被惊艳到,会不吝赞美之词,会常常被她惊艳到眼睛发亮;而现实生活中呢,我却会一再希望她做到更好——我想,现实中的你也会有和我一样的经历和感受吧,所以今天的功课是:思考一下为什么出现以上情况?——时代背景?原生家庭?固有信念?思维模式?沟通模式。。。期待每一位家人对自己的深入分析和探讨。如果你还单身,请站在孩子的角度来分析一下父母这种心态的原因以及你们希望父母如何做。
看到今天的主题,让我想到了孩子小的时候,我就特别喜欢让她去练跆拳道。当孩子三、四岁的时候,我就带她去一个教跆拳道的场所,那里的老师说孩子太小了,现在还不行,等长大一点再说吧。等到孩子上小学的时候,我又带她去几次练跆拳道的教室,可是孩子就是不愿意学,我感觉好失望。
现在想一想,其实是我的潜意识中想学。小时候看了少林寺的电影,对武术特别的着迷,那时候也没有找到学武术的地方,这就成了我的一个未了的心愿。现在有了孩子,就想把自己的这个心愿在孩子身上实现,所以对孩子就有了过多的期待。一旦孩子不能够满足自己的期待时,与孩子的交流沟通过程中,就会感到特别的委屈,愤怒,失望,焦虑,我们就只关注到了自己,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情绪。
我的对孩子过多的期待是来自于原生家庭的模式,更多的是我母亲的教育方式和理念。我妈妈经常说,小时候她非常想上学,成绩非常好,那时候老师出了一个数学题,全班就他一个人答上来了。可是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小学也就上两、三年就不上了,说起来就觉得非常的遗憾。因此,当我上学以后,感觉到母亲对我的要求非常严,,一到了考试成绩出来,特别是成绩不很理想的时候,平时非常和蔼可亲的母亲就变得非常的可怕。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年的冬天,期末考试成绩出来,数学成绩不是很好,我回到家,在家门口都不敢进门,在冰天雪地的门外冻得双手通红,实在受不了了,才进门了。回家后是否挨揍已经记不清了,但是站在门外不敢回家的那种感觉,却能记住一辈子。
对孩子过高的期待,还来源于自己的安全感不足,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感觉到自己也就这样了,没有更大的发展前途了,只好把一切寄托到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学习更好,更加优秀,将来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现在通过学习才知道自己没有的,给不了孩子,自己不成长,自己不优秀,无法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
一个孩子问妈妈:“你知道世界上有哪2种鸟吗?”
妈妈:“哪2种呢?”
儿子:“一种是笨鸟,就先飞,另一种不会飞,就下个蛋,让蛋去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