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575867/a3b2a26ea4b3388e.png)
“请问,你身边有什么奇迹发生么?”
“那个,我觉得「读书实践营」就是一个奇迹。”
隐约觉得喜欢同一本书的朋友,会有很多共同点,会和我一样,希望能在一起读书交流,让书里的道理活用在生活中。自忖这件事会有人愿意参与的。于是,作为统筹人,去年底发起了“读书实践营”这个线上共修项目。
项目一旦开始,对我来说,就成了任务,涉及到很多细节的具体工作:包括文案、宣传、咨询、收费、沟通、环节安排等等。
去年到今年办了六期,每期参加的人数,和整体感受都和预期不一样,差异性远比共性表现得更明显。来报名的人少,会担心项目未来是否可以持续下去;来报名的朋友中途掉队甚至退群,又内疚哪里做的不好。
一年来,运营项目的过程中,听到许多的声音,来自他人的各种建议和意见,还有我自己大脑的声音。
大脑是一台善于计算着利弊得失的工具,不断地预言失去、制造恐慌。知易行难,往往知道却做不到,在问题出现后,不免质疑和担忧: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没有多少金钱反馈领讲人和营长难以合作下去,怀疑对报名的朋友没有什么实质帮助,怀疑这个项目本身缺少意义。
今天在「太傻天书读书实践营」里听到,在波士顿的顾姐的读书分享语音,她问了大家一个有关身边奇迹的问题。于是问自己:“最近有什么奇迹发生吗?”,我努力检索记忆,似乎没有什么称得上奇迹的事情。
正想着:“奇迹哪有那么容易光临,一辈子都未必碰到一次吧。”这时候又一个声音冒出来:“有一位大姐,从未见过,生活在大洋彼岸,时差12小时,年龄差20岁,她和你像朋友一样交流,问你有什么奇迹的这个问题,这难道这不是奇迹本身吗?”
几乎是拍着脑袋开始了「读书实践营」这个项目,想到了就去做了。基于朴素的愿望,创造一个虚拟空间,促成一种连接,让大家自动汇聚,成为彼此的指引。此刻,大家贯穿东西半球聚在一起读书讨论、交流心得,想想总觉得不可思议。
兜兜转转、磕磕绊绊,项目走到今天,似乎除了在起跑那一股子傻乎乎的勇气以外,周围还有别的什么力量在推动前进。一次一次,中途想要放弃的时候,大家和书都纷纷拉住我:“继续读吧,拉娜,读一遍是不够的,你才开始而已”。
是啊,一年不算久,才刚开始而已。收住心,放下耳朵,聆听大家的读书分享。那些声音,是从不同的角度领会的,书中有关真实,可以称之为奇迹的东西。
虚幻,是天边的云彩,看见、挥别放下,并不是再别的康桥。
书就是真实,读书实践营就是奇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