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花了大概50分钟阅读《打破自我的标签》,我只读了一章内容,第二章刚刚开始,一共68页。

说实话,我对这本书的作者没有太多的好感,因为我觉得第1感觉他在碎碎念,口语化比较多,逻辑不太顺畅;第2我觉得作者以非常主观的,俯视的甚至批判的态度去表达一些观点,我觉得不够严谨,也让人感觉不太舒服。
还是有值得分享的一些点:
两种心智模式:
第1种是僵固的心智,就是认为我天生如此,我很难改变;
第2种就是成长心智,对所有的事情保持开放的态度,除了在原有的技能领域你不断进步之外,那他在其他的领域里面也能得到新的技能,一直在找对方法去做事情。
和这些天阅读课程里一个重要的思想一致,即——对一切事物保持开放的态度,一切都有方法,一切都有更好的方法,让我们去找到它。其实这就是典型的成长心智。
自我成长和行为积累:
提到一个顽固公式,我觉得很有意思。
顽固+贵人引导/正确平台=巨大成功;
顽固+自己摸索=一再失败。
这个其实我觉得在很多人的身上是能印证的,包括早期的我自己。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大家要突破自己的圈层的原因,付费去学习,去得到更多的信息。一定是不能自己埋头去摸索,要去跟更优秀更厉害有结果的人学习,然后找到自己适合的方式,才能取得巨大的成功。
深度练习和行为积累:
1. 打破心理的适应和自我舒适区;
2.挑战高难度练习;
3. 每隔一段时间,突破自己去学习新的技能。
以提升我们的技能,心理,情绪以及行为等来面对更多未来不同的局面。
我们在参与宇宙公民早起打卡训练营当中,典型地应证了上述观点——突破舒适区(坚持早上5点半早起阅读),挑战高难度(40分钟阅读完然后马上输出),每隔一段时间学习一个新的技能(主题阅读,一段时间阅读一个主题的内容,迅速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因此真是肉眼可见的,训练营里的每一位小伙伴都在成长。
微小优势
微小优势的连续积累是达尔文进化论里的精髓。
我们要利用微小的优势逐步去升级,分层积累,得到一个正向的结果,不断练习,以效果为导向。
时间的累积
1. 需要专注
2. 我们要从错误中学习,不要害怕犯错,但是犯错之后一定要从错误中去学习
3. 不停地去阅读和学习;
其实这个也是我们宇宙公早读打卡训练营的一个观念一致——人是需要不断的去阅读,汲取知识来成长的。
优秀的行为条件
1. 选择的能力:选择大于努力
2.执行:
进程和可行性的评估:sop步骤表,参与人数,费用,资源等信息来评估
情绪低响应机制:选定目标后坚持,不要做情绪内耗, 让自己回归到事物本身当中来。
内心评价尺度
3. 模仿榜样:模仿榜样,以及同辈优秀的人。
这个其实也是may,这几天在宇宙公民里面,在我们早读课上强调的一点就是大家都是在模仿,不停的模仿学习,然后创新超越的整个过程当中得到成长,就是向有结果,优秀的人学习。
拖延
拖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自我能力的认知问题
2. 第2个是行为问题,自控力比较差,那是因为目标比较分散,任务比较琐碎。我们需要经过单线程都不走深度练习来解决拖延问题。
3. 心理问题,恐惧跟贪婪:恐惧就是觉得太难了觉得自己做不了,贪婪想让自己能一口气吃个胖子(完美主义)。
我们如果要做sop流程的话,那在整个流程当中把每一步都列举出来,这样自己(团队)的成员就知道怎么去执行,执行到哪一步。
很多人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因为就是当我们面对一个看起来比较棘手的事情的时候,我们迟迟不愿意去动,嗯,第1个就是真的很难,第2个就是,确实目标太大了,然后,不知道要怎么去做。
克服的办法都是先完成再完美,这也是我们这几天课上反复强调的观念,这个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提醒,因为我自己就会有恐惧跟贪婪的情绪很多时候会害怕自己做不好,或者希望自己能做得惊为天人,就是在追求完美主义的过程当中无限拖延,最后啥都没干。
包括我看完书来进行输出,我一直想把它做的非常完美,那其实可以听群里分散的观念“先存量在增量”。
那也是这段这段时间一直强调的,先存量再增量,后面的我还没有看完,但是,我不决定再看了,等以后如果说有机会的话我再去看。
最后丢个鸡汤:给定足够长的时间,每个个体都可以成为任何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