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9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朋友任安的回信,也是司马迁看清时代之后的嘲讽,是写《史记》的原因。
任安给司马迁写信,教导司马迁待人接物要谨慎,要以推举贤能、引荐人才为己任。司马迁一直没给任安回信,直到任安即将被处于腰斩,临死之时才给任安回信,说明不能为任安求情的原因,为什么呢?
一、“李陵事件”的教训
司马迁经历了比死还痛苦的事情,司马迁帮李陵讲了几句公道话,惹怒了汉武帝,被打入大狱,面临两个选择:一是拿钱救命,免于一死;二是接受宫刑,养于宫中。司马迁根本没法选择,他清正廉洁,拿不出二斤八两的赎死金,不能自赎,只能接受宫刑。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他忍受这份屈辱,苟活于人间。
司马迁把自己的经历讲给任安,是希望任安理解自己的苦衷,自己身为宦官,自身难保,说什么皇帝也不会听的,又怎能推举贤能,帮任安说得上话呢?
如果任安没有经历即将腰斩的痛苦,又怎能理解司马迁的悲愤与遭遇。如果之前回信,跟任安诉说又有什么用的,不能共情,不能泄愤,说有何用,不如自己坚强、安静地活着。
二、看清局势,现实残酷
政治层面:司马迁明白,自己看似因为给李陵辩护被下狱,其实是自己无力于当时那种人治大于法制的专制体制。皇帝的心情决定一切,大到国家民族问的战争,小到百姓的生儿育女,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在皇帝面前,任安和司马迁一样,汉武帝的心情决定着他们的命运,说有何用?
世俗层面:如果司马迁当时能拿出二斤八两的赎金,或者能够得到帮助,或许就能豁免。现实是残酷的,关键时刻,谁又能帮得了谁?
司马迁怀着愤慨的心情向友人倾诉了自己的不幸遭遇,解释了自己忍辱著书的原因。在这封信中,司马迁把他对人生遭奇耻大辱的悲愤,对世情炎凉的感慨,对受帝王奇冤的愤懑,对生死之意的认识,对心中理想事业的追求毫无保留地倾吐。
司马迁是个非常有信仰的人,为了内心的信仰,受尽屈辱,他坚强活了下来,完成《史记》的写作,《报任安书》就是这个信仰的支点。
司马迁让我们明白,这就是信仰的好处,有信仰,我们就有目标,有目标就有向前、向上的力量。
司马迁的人生态度: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