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会,学术报告是重中之重。我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能够近距离聆听业界大佬讲解前沿技术。接连听了两天,轮番轰炸下,稍一回味,感觉今年的学术报告有点变味。
隆重的开幕式结束后,紧接着就是三位院士做学术报告。院士高屋建瓴,意气风发,指点江山。不敢冒然评论院士的报告学术水平怎么样。现场体验感实在是糟糕,上千人的会场,主席台宽度都有上百米,我坐在观众席,根本看不清楚院士的模样,只能通过主席台两侧安装的副屏看下院士。不要以为副屏很小,这个副屏特别大,高度将近二十米,宽度也超过二十米,目测屏幕面积五百平方米以上。如此大一块副屏,看院士很清楚,看PPT内容也很清晰。看的体验还好,通过巨大的副屏解决了。糟糕的体验来自耳边,院士在上面讲,高功率扩音器能讲声音传递到每个角落,问题来自于听众。院士在上面讲学术,很多听众在下面聊天。全国性会议,难免遇到熟人,老同学,老同事,老师,老领导,见面难免寒暄几句,会议室又太挤,索性都在座位上聊得不亦乐乎。聊的人多了,笑声,手机铃声在耳边响作一片,嗡嗡的,像是一大群苍蝇,我根本听不清楚院士讲什么。听院士的学术报告,听是很重要的一面,院士往往会结合PPT内容适当展开开讲,有时候精华往往在讲的内容里,而不在PPT页面上。PPT经常是有人代工,见识一般达不到院士的高度,单看页面内容就会很局限,院士在讲的时候,一展开,高度才能上得去。
一片嗡嗡声中,结束上午的报告。看下会议安排,下午讲行业发展,一看题目就是那几本会议材料,干脆自己看下,不去听了,下午胡乱逛下装备博览会。
好不容易,盼到第二天的专业论坛。精心挑选了和工作强相关的论坛,早早坐在前面,准备好好学习。
看题目一个比一个高大上,不是智能就是体系,或者是AI。心中更是充满期待。
冗长的领导致辞总算讲完了。
报告开始登场,一登场,味道又变了。
说好的学术报告,变成了广告推销会。清一色的上来,要么介绍学院概况,要么介绍公司情况。不到二十分钟的报告,推销自己先占了五六分钟。推销完自己,紧接着就开始讲下背景,做下铺垫,然后就大讲特讲自己的产品多么厉害,性能如何优良,技术如何先进,关于技术本身,只字不提。吹完产品,紧接着又摆出一堆大公司或者政府部门名单,来证明自己很厉害。最让我不可理解的是几个讲解者的身份,一个身份是大学教授,另外又当着某公司的总经理。充满商业气息的学术报告,更多的应该是总经理身份带来的影响。另外几个公司身份的人,做的报告充满铜臭味,在我看来倒稍微有点正常。
昏昏沉沉中,咬着牙坚持听完一天讲座。学术报告变了味,成了广告大会,对行业不是个好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