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可怜天下父母心,没有一个父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的,但却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够真切的感受到,父母的爱,这归根结底就是在于,你的表达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提起表达,你的第一反应肯定就是如何说。但相对于说,其实学会如何听,让对方更有被接纳、尊重的感觉,比如何说更重要,这也是你学会表达爱的最重要的一步。因为,只有以对孩子的情况有足够了解为前提,才能让后面沟通的内容更有针对性,让孩子从中真正的受益。
我看到有家长朋友问一:我家孩子小学五年级,不知道为什么,他的期末成绩下降了很多,但是他自己好像很不以为然,为了让他能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我也是把他当作大孩子一样,跟他谈心,跟他说了妈妈工作这么努力,都是为了你有好的生活,能够有一个好的教育,可你成绩下滑这么多,妈妈不是白付出了,有一次情绪很激动,还说了怎么会有你这样孩子的话,哎,我就是太爱他了,想让他变好,可孩子听了却说我唠叨,还说我不爱他,只知道看成绩,这是为什么呢?
我给你的回答是:你要明白爱是一种血缘关系,跟孩子的行为和成绩没有任何关系,不要习惯性的把这些内容,跟父母的付出和爱挂钩。另外,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也是让孩子感受到爱的一种,有效表达方式。也许你会认为,我是在表达自己的情绪,希望孩子可以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但对于孩子来讲,他们可能无法认同这种鞭策,还会把这种表达,当成了父母对自己的不认同,当成父母不爱自己的表现。也会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误的认识,他们会觉得父母的爱对于他来讲,是直接跟成绩于行为挂钩的。在这种认知模式下,不管家长怎么强度自己是无条件的爱孩子,孩子可能也无法认同这种说法。
问二:我家女儿小学2年级,我和他爸爸觉得女儿就要富养,所以孩子的吃穿住行,我都给孩子安排的非常好,写作业的时候,我也陪着,可孩子总是磨磨蹭蹭,理所应当的样子,我们很爱她,但是她似乎觉得我们并没有那么爱她。
回答:能够孩子恰当的帮助与支持,当然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更多的爱。但这并不代表,父母可以无条件的为孩子付出,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做。而是需要根据情况,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情况下,适时伸出援手。无原则的帮助,不但不能让孩子体会到父母之爱,反而会养成不懂得感恩,心安理得享受这一切的认知模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