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秦宣公年间,实力大增的秦国开始了东进的势头,隐有的霸业给了宣公自信,但自信没有持续多久,秦宣公却走了;把接力棒留给了弟弟秦成公,平庸的秦成公在王位只待了3年,又将王位送给了秦穆公。
霸业初成
秦穆公一心想称霸,继位第一年就开始了开疆拓土的事业。
为了与晋国领土接壤直接交涉,平定了夹在两国之间的茅津(山西芮城)戎人;当时秦国的实力不如晋国,而晋国是秦国东进的第一大劲敌,为了不与其一开始东进就交恶,秦穆公选择和亲来缓和两国的关系,秦穆公娶得了晋献公的大女儿。
这就是秦晋之好,是政治联姻的代名词。
和亲,为秦国东进迎来了短暂的和平发展时机,此举可以借助晋国为踏板,开始东进计划。而对于晋国,位于晋国南部崛起的楚国,相较于秦国,对晋国的威胁更大。之前因为宋襄公被楚所囚和作为“外来户”的楚国,一直是中原诸侯国打击的对象。而秦国是在这种情况下获得中原诸侯大国的认可 ,虽然也有轻视的因素。
秦晋分道扬镳
晋文公在城濮大败楚军,正式坐上了霸主的位置。
期间反复无常的郑文公,惹恼了晋文公。郑国背后有楚国的支持,为了教训郑国,晋文公决定与自己的老丈人秦穆公合作,一起讨伐郑国。
郑文公听闻秦晋联合伐郑,听从一个大夫的建议,派遣不受重用的烛之武去劝秦退兵。
烛之武提出,如果郑国被破,是为晋国做嫁衣,就算得到土地,也会因为太远无法管理,这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且昔日晋惠公对秦穆公有过背约,以晋国的贪婪,郑国被破,就有可能图谋往西发展。
这些让秦穆公退兵了,还和郑国订立盟约,派兵驻扎郑国。
秦穆公此举令女婿晋文公很尴尬,为了不提前和秦国撕破脸,晋国只好退兵。
公元前630年的烛之武退秦师,破坏了秦国和晋国之间的关系。虽然晋文公在位没有撕破脸,但是在晋文公死后两年,秦晋之好成为历史了。
霸者秦穆公
公元前624年的王官之战,虽然奠定了秦穆公西方霸主的地位,但戎人依然令秦人堪忧。王官之战后,秦穆公把国家战略中心放在了解决戎人问题上。
秦穆公选择最有威望的绵诸部族下手,早年,秦穆公就用计策反了绵诸来的间谍由余,收服他在秦国管理戎人的事务,后又令他全权负责伐戎事务。
对于熟识绵诸土地的由余,秦军很快突破了绵诸的防线,绵诸王降于秦国。此消息传遍西戎后,不到一年时间,便成功降服了二十多个戎狄部落,史称“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史记●秦本纪》)。自此,秦国的名声在大败晋国后又一次威震天下。
灭戎之后,周襄王送了秦穆公一个金鼓当作贺礼,意味着周襄王已经正式承认了秦穆公西方霸主地位。
后世秦人为了纪念秦穆公,做了一首《黄鸟》诗,有云:“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意思是如果可以赎回秦穆公,我们愿意用一百条命来换!秦穆公在秦人的眼里分量之重,可见一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