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理综光的实验教研:

理综光的实验教研:

作者: 张茉莉 | 来源:发表于2020-07-01 13:35 被阅读0次

周二理综教研王校点评:

整体上讲星星这节课是在做一个探索。而且我也建议星星去大胆的做一些这样的探索。因为学生已经到了六年级。而且这一批学生的思维比较好,我觉得可以采取这样一种方式去看一下我们的学生到底能够走得多高多远。至于大家提到的问题和建议。我们如何怎样在更整体的情况下把握这个问题。

首先,我谈一下关于写作的问题,我在六年级上了一节写作课,大家可以听一下,会有启发。看下孩子在六年级写作是个什么状态,以及如何引导写作。所有的写作无非是表达情感或者言说志向。我们今天在引导孩子写作的时候,越往高端走就是要越引导孩子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表达情感和表达观点是不太一样的。当然,情感中也会有一些思想。这是写作的一个基本诉求。但是,在写作时,不同领域的写作会有差异,科学写作和人文的写作会有差异,哪怕是科学写作内部也会有差异,是站在初学者的角度去写做,还是科学领域的最顶端的写作,都会有不同。对于那些大家,他可能就是站在自己最前端的领域,把自己最伟大的思想阐述清楚就可以了,他没有必要把自己整个实验的流程都完完全全的呈现出来,他也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做这个事情。就相当于我们经常批评教材,他其实也是省略了中间的过程,只是把最后的结果呈现了出来。把所有的脚手架都拆了,都隐形了。但是预留的科学家他们必须怎么做,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写自己的研究历程,很多时候,他发表的最伟大的洞见他不是给普通人讲的。是跟他一样厉害的大家对话的。我们普通人会对他进行批评,但是对于那些科学家们来说没有丝毫的损伤。对于初级的研究者,比如:我们今天让我们的孩子写科学数学论文,不是客观上的诉求(有一个伟大的发现,要和世人分享)今天之所以引导孩子写科学论文、数学论文是给我们团队的教育理念紧密相连的,我们渴望引导孩子向像数学家一样去创造发明数学,像科学家一样去创造发明科学,我们今天孩子们研究的问题,早已经被历史上那些著名的数学家和科学家们研究过了,我们需要引导孩子来重新走这样的一个伟大的创造发明的历程。它的价值在于探索的过程,而不在于最后探索的结果。今天我们引导,不管是初中还是小孩子的写作,从现象——问题——猜想——实验——结论——用结论验证现象,这是我们引导孩子写作的时候需要聚焦的地方,这是真正科学素养的培养。有人也会质疑我们写这些论文的意义,这就是对于科学,数学认识不同造成的。

        人文学科的的写作和数学科学不一样,他要表达一个思想就会和科学数学有差异。人文学科也可以分为地理,历史,纯文学的写作也会不同。传统的历史可能就是背景,地点,事件,从中获取什么经验教训,这是唯物客观的方式,这并不能培养孩子的历史素养。我们今天史观是精神史观。所有的民主自由都是哲学话题。需要抽丝剥茧分析。而不是下个定义去定义。写作最高的原则是一致的。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的写作要求不同,所以呈现出来的结构和外在形式也不同。也就是说,你要对表达的情感,观点和外在形式结构之间关系有个很好地把握。如果没有这个方向,就会让孩子觉得写作无趣。

第二:课堂中呈现什么,让孩子写什么?我想:到底是聚焦现象还是原理还是探究过程,我们要知道这几者之间没有冲突和矛盾。回到儿童中心,他们没有矛盾,儿童当下的认知水平在哪里?他们在我们老师的引导下,在和我们相互碰撞的过程中可能会抵达到哪里,然后我们的教学(也就是最近发展区)定在哪里,是这个问题。不是你们讲的到底聚焦现象还是原理,还是聚焦探究过程最后达成的结论。探究过程一定要带进来,到底聚焦原理还是现象是要根据孩子最近发展区定的,是根据孩子可能达到的目标定的。我们学了光,可能在前面他们已经学过,水平已经很高,在前面他们依然只能聚焦现象,也可能对于一些孩子来说聚焦现象也是很难的。因为日用而不知,就像我们每天在呼吸空气,可我们有没有觉得我们每天在呼吸空气呢?因为我们没有去聚焦,我们需要把光从孩子们的无意识状态唤醒到有意识的状态去聚焦。这都是需要花时间的,所以,第1篇或者第2篇文章,他们去描述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光的现象,甚至于用视频,用浪漫的语言去描述这都是很重要的。这正好是他们的起点。等他有了大量的经验之后,我们首先需要引领他们去分类。分类是探索的前提。分类就会涉及标准,但是这很难,别说儿童,就算是成人也会遇到困难。后面的还会涉及一系列光的现象(折射,反射……)这些现象如何呈现,如何分类,这里不用太科学,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下来渴望研究哪种?课堂中可以沿着其中的一种研究,孩子们有兴趣研究其他就可以课下研究。当我们课堂上聚焦到独特的光的反射的时候,要遵循严格的科学研究流程。在遵循程序最后如果能达成临时性共识,那就达成,如果没有达成,那么,怎么办?是下节课,还是课后,还是留到未来。至于能不能达成临时性共识不能打马虎眼,不能说打不打得成都可以。因为科学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这个本质能不能看得到?如果能,那么,点出来,如果不能看到,就要清清楚楚的点出来,而且要指明未来的方向,这是不能含糊的。

第三,课上的指导和课下的指导问题,这两者不可分割。对于暂时弱一点的孩子,老师要清楚你对他的指导他可能很难达到你的标准,那你课下的工作的可能就是情感的链接,表明你在关注他,根据他当下呈现的结果,让他在他自己的基础上往前迈一步,这就是好的结果了。课下指导还有一类是树榜样,就是会有一些孩子课上吃不饱,你觉得他可以往更深的地方走一步,但是课上没有走,你可以对他有一个指导和引导,这样的孩子一点就能呈现出更加优秀的状态,就能写出更加优秀的作品。这样他就会成为全班的榜样,也会成为老师和这个学科的铁杆粉丝。课堂上老师针对的一定要是整体的认知冲突。我们定的课堂教学目标一定是面向整体的。当然在对话的过程当中。会有意外的启发和收获。课堂教学目标可以提前预测。在此基础之上,也要时刻渴望着惊喜的产生。也可以把课上的某些问题引导课下去讨论,让课上和课下的讨论融为一体。如果孩子们当下的认知还是停留在光怪陆离的光的现象上。无法分类,老师就直接进入到某一个阶段的精确现象的研究,这就会显得有点生拉硬拽了。如果我们对孩子有了足够的了解,就会避免这种现象。总之我觉得你的方向是很重要的,沿着这个方向往下探索,不管是对于你自身的专业发展,还是对于我们小学整个科学课程的建设,还是对于六年级这个班孩子的发展。他们能够在科学的这个领域走得多高多远。这都是非常非常值得的。

张老师人类遗传病与优生课程教研:

王校:这样就偏科普知识的介绍了,如果课堂没有孩子的思考,结论,资料有点多了。首先,我觉得,现象不要呈现那么多,重点说一两个(色盲或者白化病),白化病用视频或者资料让孩子浪漫感知出这是一种病态。之后,让孩子提问题。在众多问题中,老师重点去聚焦这个病是怎么形成的,这样就可以把前面学过的关于遗传的知识带进来。让孩子们就遗传病是怎么形成的去推理出来。我们的课就是要往思维的深处走。既然,白化病是遗传病,那么这病是如何遗传的?让孩子探索白化病是怎么形成的,这样解释清楚后,老师或者学生去追问,既然是遗传病那能不能避免,既然是遗传,就要优生。如何优生?其实,在古代近亲结婚很常见,那么需要把资料给孩子看下。追问哪一种情况下出现的概率小?就是老师结合以前学过的逼着孩子一步步推理出来,避免白化病就是要避免近亲,这是被逼出来了,而不是告知。从如何产生到如何避免,到国家为什么出台这样的的政策,要让孩子在明白道理基础上心甘情愿地去执行。综合:这样的遗传病是不是只有白化病?如果学生不知道,老师要点出来。课后的写作就可以是色盲是如何形成的,如何避免。

时时刻记着孩子们知道什么,老师要想办法让孩子用已知去推未知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理综光的实验教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hun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