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机的无奈
昨天早上出门使用滴滴打车叫车,我到的时候车已经到了,车主正在跟旁边另一车主聊天,我隐约听到“补贴”、“罢工”等字眼。上车后八卦的我问司机什么罢工,司机一听来了精神,开启吐槽模式:滴滴现在奖励太低了,根本赚不到钱,跑一天只能赚几十块钱,已经有几个城市的滴滴司机在组织罢工了,这么重的雾霾难道我每天是出来给中石油卖油的······
我继续打听低到什么程度,他说现在都是奖励早高峰冲单奖,而这两个时间段注定冲不了单,全天要跑30单才有奖励,从清晨跑到深夜都不一定能接那么多单。而滴滴平台每单会抽成20%左右的车费,这样算下来奖励差不多就跟抽成抵消了,这还不算车辆的损耗、行车的时间和油钱,差不多10多元的单跑半小时,最后能净赚不到5块钱。如果遇到去周边区县的乘客,回程还会拉不到人,可能还会倒赔…司机继续给我抱怨他接单的辛酸史,差不多每单的收益和成本他都能算到赚到几块几毛的精度,简直没看出师傅彪悍的外表下藏着一颗细致的内心。
回家后,我注册了个滴滴司机,想看看他们现在的奖励活动到底是怎样的:
滴滴司机接单奖励.png
可以看出当天的奖励主要有2种:
- 早峰冲单奖:7:30-9:30完成至少4单,奖励30元;
- 晚峰冲单奖:17:00-19:00至少完成4单,奖励15元;
- 全天冲单奖:完成30单以上,奖励40元。
早晚高峰期的翻倍奖励不受待见,高峰时期跑一单要堵一个小时是很正常的,大家也不愿站点拼车,2小时内完成4单是很少的;全天冲单奖司机已抱怨平均每单只有1元多的奖励,太少了,毫无吸引力。
显然对于打车软件的司机,红利期已经过去了,动辄几十单几千块的奖励没有了,每小时保底收入也没了,只剩下多劳多得这样的常规出租车盈利模式。滴滴司机都是尝过甜头的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他们的抱怨或不平衡也是自然的了。既然补贴少了,那么他们为什么就不能罢手不做了呢?
滴滴司机是一群怎样的人
根据上百次打车经历,观察发现滴滴的司机(主要是快车)主要是这几类人:
- 全职司机:看到接单数上千的差不多都是全职的了,这部分是滴滴快车司机的主流。他们中有从正规出租车公司辞职出来的,有听说这个赚钱专门辞职来跑车的,有本来就无所事事的。其中部分成天抱怨还继续跑的是当初以为能轻松挣钱,专门贷款买车当滴滴司机,现在被迫维持生计还贷的;
- 兼职司机:工作之余有较多的空闲时间,于是通过滴滴赚点零花钱;
- 顺风司机:偶尔设置目的地,上下班或去某地时顺路载个人;
- 玩票性质:比如出于好奇、猎艳等目的注册成为司机,很少上线。
对于第1、2两种司机,获取收入一定是他们的首要目的,这关系到他们的每月所得和生活质量的。这部分人是对奖励活动最敏感的。他们有专门的车主微信群,会在里面“解读”奖励政策、拉家常、问询路况等(我常惊讶于他们对活动规则理解得无比透彻,对奖励收益最大化的实现方式烂熟于心)。
同时,他们也是整个滴滴司机团队占比最大的一个群体,如果他们的利益诉求没得到满足,那么是否会出现“司机数下降,用户打不到车或打车等待时间久(因车辆减少导致平台派单较远),从而用户体验下降,乘客怒打1星,引起司机继续流失”的恶性循环呢?
滴滴的运营手段
滴滴手握千万级司机用户,上亿级的打车用户,大风大浪都过来了,自然有办法去平衡这样的矛盾。既然司机是由于收益产生的矛盾,那就用钱解决。滴滴在平台奖励上的运营做得相当精细,精细到每天晚上公布第二天的奖励政策(现在有时会直接以工作日和周末划分不同奖励政策),而第二天/周的奖励政策一定是有数据支撑的。
举个例子,滴滴今天给司机平均奖励A元,那么通过等待超时、取消订单、溢价等数据可以推测车辆的量(供给)有没有满足乘客的要求(需求)。如果供大于求,说明奖励能刺激过量的司机出车,那么第二天可以调低奖励金额,减少不必要的奖励支出;如果供小于求,则说明奖励对司机的驱动不够,还需要增加一些奖励激励司机出车,以满足乘客的要求。可以设想有一个理想的“平衡点”,可以让乘客的需求与公司的奖励成本达到平衡,而滴滴可以在每天/周的奖励活动中动态调整,不停地去试和接近这个点。
当然上面只是个理想情况的例子,实际情况中肯定还会考虑更多的因素,比如工作日、重大活动、地方政策、竞品动态等,通过对用户日常数据的分析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完全可以用运营手段把控和盘活司机与乘客的双边需求。
且行且珍惜
不得不说现在的滴滴乘车体验已大不如前了,司机已为了完成任务奖励愈发急躁,让人联想到正规出租车行业司机不也是为了份子钱和多赚钱而各种路怒飙车么。打车软件推广初期在路上还能跟司机闲聊一下,觉得省钱的同时乘车体验也更好,而现在司机都在赶时间挣奖励,已然没有交流的欲望了。
“喂,张哥,我把这个兄弟送到后就去老万那打牌吧,这奖励太没意思了”,还没到上午十点,师傅已经在失望中决定停止今天的工作了。
更多有趣、有用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跨界观点
扫描二维码关注.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