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人与奇书
说起一本书,《奇特的一生》,这本书对很多人来说都如雷贯耳,时间管理大师柳比歇夫把时间管理做到极致之后,达到了别人几辈子都无法企及的高度,他26岁一直到82岁去世,56年如一日,坚持对个人时间进行定量管理,并定期做分析总结,从未间断。一生当中横跨数个领域,并且在每一个涉足的领域都做到了行业泰斗!
他做出了那些我们很想做却没有勇气去做的事——成为许多领域的专家、成为自己时间的主人、毫无负罪感地享受纯事务性的工作、出于需要而非压力去写学术论文、挑战自己驾驭时间的能力、巨细靡遗地记录人生——他把这一切做到了极致。
一生的成就:
1、他发表了七十来部学术著作。其中有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昆虫学方面的经典著作;这些著作在国外广为翻译出版。
2、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他一共写了五百多印张。五百印张,等于一万二千五百张打字稿。即使以专业作家而论,这也是个庞大的数字。
3、柳比歇夫的遗产包括几个部分:有著作,探讨地蚤的分类、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哲学、昆虫学、动物学、进化论、无神论。此外,他还写过回忆录,追忆许多科学家,谈到他一生的各个阶段以及彼尔姆大学……
4、他还讲课,当大学教研室主任兼研究所一个室的负责人,还常常到各地考察;三十年代他跑遍了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去过许多集体农庄,实地研究果树害虫、玉米害虫、黄鼠……在所谓的业余时间,作为“休息”,他研究地蚤的分类。单单这一项,工作量就颇为可观:到一九五五年,柳比歇夫已搜集了三十五箱地蚤标本。共一万三千只。其中五千只公地蚤做了器官切片。总计三百种。这些地蚤都要鉴定、测量、做切片、制作标本。他收集的材料比动物研究所多五倍。他对跳甲属的分类,研究了一生。
柳氏时间记录法
他所用的方法又非常简单,仅仅是列一个时间使用清单,一两行字,比如:
“乌里扬诺夫斯克。一九六四年四月七日。分类昆虫学(画两张无名袋蛾的图)——三小时十五分。鉴定袋蛾——二十分(1.0)
文字简短,不含感情色彩。单纯地记录下当时所做的事情所花费了多少时间,然后用统计法经常性的进行统计总结,每事一总结,每天一小结,每月一大结,年终一总结。
实践中的反思
这件事情看上去无比的简单,我也知道这样做的好处巨大,于是开始践行。从2019年1月1日开始,到今天,是践行的第二周,通过亲身经历,才知道看似简单的一件事情做起来是多么的难。虽然我有比柳比歇夫更先进的记录时间的工具,可以不用纸和笔,用手机里的程序来帮我记录,但是我并没有做得比他好,相反,我“丢失”了很 多时间,因为在我的时间记录表上找不到这些时间,因为没有记录,它就等同于没有发生。
我把我的时间大概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睡眠、通勤、工作、阅读、写作、运动、娱乐休闲、练书法、亲子这九部分,这样的分法已能包括大部分的生活,但依然有些场景没有包含,如吃喝拉撒、发呆、所以接下来需要稍作修改。
之所以会发生丢失时间的事故,是因为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在开始做事之前便记录时间,不过这事也急 不来,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实践中不断迭代,才能一步一步向伟人靠近。
本周168小时,睡眠按平均每天9个小时来算,就用去了63个小时。写作只用了一个小时,练书法4小时22分,区块链投资思考用了4小时8分,亲子7小时,看小说3.5小时,工作不详,上网1小时,这些加起来20小时,还有85个小时是不知所踪的,细思若恐,我的时间去了哪里?时间等同于生命,也就是说在2019年的第二周里,我有85个小时的清醒时间不翼而飞了,第三周,我需要找到这些消失的时间。
从这个使用表来看,练书法和区块链投资思考是在有记录的时间里面占的比重较大的,也符合我今年的目标设定,今年只专注三件事,阅读写作、区块链投资以及练书法,而本周的阅读时间为零,当然,公众号的阅读时间没有算上,下周,需要把公众号的阅读时间也算到阅读中去。
继续改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