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是初三的一个晚自习,班主任老师站在讲台上,痛心疾首地说:同学们!你们读书到底是为了谁?是为了自己呀!不是为了我,不是为了父母,是为了自己!!!
接着老师又问到:
是为了你们老师我读书的请举手!——全班无动静
是为了父母的请举手!——有一个同学举手。
是为了自己读书的举手——剩下的全举了。
老师想要的答案那么明显,可依然有一个不识抬举的说是为父母读书,而那个不识抬举的人,就是一直被当做好学生的我。
——为什么读书?为了谁读书?
那时候我真不明白,也没想搞明白。之所以读书是因为大家都在读,国家规定的9年义务教育,父母让我好好读书我就读,这样就顺遂他们的心意了。没有为什么,就像不去思考人为什么活着一样,哪有那么多为什么呢,我的出生本就不由我决定的,既然活了,那就活着呗。
孔夫子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我觉得他是骗人的——我们的学生时代,长得帅的都在玩,长得丑的才认真读书;黄金屋就相差更远了,别说在书中赚钱,尽是花钱买书了。
今日读《活法》,我在想,当初为了父母读书,而今又是为了什么读书?
读书的意义是什么?我曾经特别想探寻到一个能触动我灵魂的远大意义,然而没有人引领我进入这样一个灵魂高地。
读书为了自己——像我这样一个乐于奉献的人要说是为了别人我还可以尽心尽力,要是为了自己,那就将就吧,反正也没碍着谁。
因为心里没有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愿,没有为了解放全人类的伟大使命,没有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的初心,所以一生会停留在小我的利益得失里。——读书的意义从一开始入学的初心就决定了未来成就的最大值。
人又为什么活着呢?像我这般得过且过既然活着那就活着的人,我想不止我一个,不过生下来,活下去而已。
前两天从东莞回重庆,朋友过来接机。然后我们短暂的相聚,喝着奶茶聊着天。我们再次勾勒起美好的乡村田园生活——“山上有家小院,院前有片花田,和着酒茶书花,度过有生残年”一直是我对未来生活的奢望。可是这次和朋友聊天,听她说是农家的闲适,采摘的乐趣,我开始臆想着我已经过上想象中的生活,如我所说的度过有生残年——在这样臆想的时候,我内心没有愉悦,而是一种“志未竟”遗憾。
——人终其一生,如果能找到一件迫切想要认真去做并对国家\社会有深远意义的事,是何其明智和幸运;如果能幸得一志同道合的人相助同行又何其幸福和欢喜。
就这么喜欢上了这么目标明确的“功利”:
我读书是为了——
我工作是为了——
我活着是为了——
与你结识是为了——
这样目的就是我们的初心,在沉浮忙碌的琐碎里不至于走偏,而是向着目标前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