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凌儿,一个追求安稳,却又不断折腾的博主
专注于读书分享|自媒体写作|成长疗愈
知乎提问高赞:人到中年了,读书还有意义吗?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
韩愈的这句话就告诉我们:读书要广泛涉猎,深入思考,避免自满不学,学而不用。
人到中年人读书,既要博览群书,拓宽知识面,更多的是注重思考和实践,将读书所感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实现知行合一。
![](https://img.haomeiwen.com/i18106956/2d192b7d25e4a58a.jpg)
· 读书可以预防老年痴呆 ·
知乎有一条回答,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读书,可以预防老年痴呆。”
![](https://img.haomeiwen.com/i18106956/a9deb3fd2c6090ee.jpg)
“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
黄庭坚的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出,读书对一个人的精神气质和思维能力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不读书的人容易深陷尘俗之中,导致僵化的思维,而读书能够让人保持内心的纯净和活力。
如此理解,读书可以避免因思维退化,而陷入老年痴呆的困境,使人在人际交往中,可以展现出读书给予的睿智和魅力。
钱穆,享年95岁,中国现代历史学家,有着深厚的学养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他一生致力于历史研究,他的读书生活极为规律,坚持每日阅读,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
在钱穆的书房里,满是各类书籍,从经典古籍到现代学术著作,涉猎面非常广。
通过持续的阅读和思考,钱穆构建了一个广阔而精细的知识体系,使他的大脑始终保持高度活跃。
他的《国史大纲》等著作,不仅展现了他对历史的深刻理解,更体现了他在思考历史时,所运用的严谨逻辑和强大记忆力。
广泛且持续的阅读,可以不断吸收新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同时深入的思考,也锻炼了大脑的逻辑思维和记忆力,使自己的大脑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
· 任何时候读书都不晚 ·
古人说: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
这就恰好说明了读书不在乎时间,读书不在乎年龄,当今社会,多少中年人选择考研、读研,那读书又怎么会晚呢?
爱默生说:“读书之于精神,恰如运动之于身体。”读书能够使我们的大脑保持活力,就像运动能够让我们的身体保持健康一样。
无论年龄多大,只要你内心想去做这件事情,没有年龄限制,什么时候都不晚。
无论我们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读书都能为我们提供向上攀登的力量。
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养成读书的习惯,让书籍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小学课本中就有,王冕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只读了三年私塾,就不得不去给人家放牛来维持生活。
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下,王冕仍然刻苦读书,每天放牛的时候都带着书,甚至在微薄的工钱中拿出一点点来跟伙伴们换书读。
他还将喜欢的书逐字逐句地抄写下来,不论是火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都始终如一地坚持抄写。
多少有成就的名人,不都是像王冕一般勤奋苦读,才能积累丰富的学识,更是对人生一定要多读书的一种解读。
写在最后
读书是一种精神的追求,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无论年龄多大,只要你能下定决心,有毅力,读书永远不会晚。
一个人读书,不是为了赚大钱而读书;一个人运动,也不是为了参加运动会而运动。
想读书,就多读书。为了拓宽自己的眼界,为了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为了让自己的生活不单一。
喜欢读书、写作的朋友,愿与你同行,关注➕微信。
想要在追求安稳与折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就要不断成长和疗愈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