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写关于张曼玉在40岁之后,怎么样过起了自己热爱的生活,我想她也未必像外表说的那样,每个人精神上的苦是看不见的。闺蜜讲这与多少钱多少时间多少才华都无关,重要的还是内心和外界的平衡感,每个人都在不断的修行,所有的痛苦彷徨也都是必经之路。
人生有诸多苦,不是在物质上就是在精神上,不是在外界人际上就是在内心修行上,可以因为热爱一件事情而让苦不那么苦,可以因为爱一个人让身心不那么累,也可以信仰什么观念让内心更多支撑。当一切有了出发的源泉,由内而外的驱动,前行的步伐可以肯定一点。
写东西就是不断纠正自己的态度。朋友写回忆录写完一段回头再看觉得太调侃,又换成更平淡贴近生活的。我深有同感,每次写着写着发现自己一开始的想法也许是不合适的的,又重新思考找到自己更加认同的答案,这是收获自己的地方。可同时,写出来的东西又会潜移默化的在某些时候影响自己。因为我那些自认为想通了的主题也就成为了我自己的观念,文字的危险性是不是就在这里,那些个苦苦追寻的思考那些个长吁短叹,是不是一定是带来正面的影响?
人拥有的钱应该与自己的经历相匹配,并不是钱越多越好,当你的精神不足以撑起那些额外的财富,钱也可能害了你。朋友讲了一家因拆迁得了两套房子,手头又有了额外的钱,做生意没赚到,结果开始赌博,以至于所有都赔进去还不够,最后服毒自尽。所以挣钱的路上辛苦就辛苦吧,这样花起来的时候更心安。
又想起曾经的年长的一位韩国的领导跟他下属讲,你这次没有顺利得到职位,其实年轻时候多在工程师层次里打磨久一点是有好处的。当时听到这句话时候,觉得韩国人太朴实并不了解中国公司的境遇。如今想来,却是很智慧的。如果没有足够的积累,如果一切太过顺利,太早成名或者太早得到了想要的一切,也能毁掉一个人。人生处在高点的时候,往往是最危险的时候。智慧的人能够沉下来归于平淡的继续前行,才可以走的更长久。
又因为这些反思自己,是不是要有足够的经历,才能撑得起长久的孤独的追寻。也许是自己生活的沉淀还不够,所以才顾左盼右,不太能够沉静而坦然。做任何一件事,总是需要放弃一些其它的欲望,而我总想平衡,总想什么都收获,又怎么可能。
跟要开咖啡厅西餐厅的朋友聊天,他说他之前公司里练就的就事论事,吵完骂完该干嘛干嘛,开餐厅也一样要面对不同的人,修炼的仍然是这些。
跟开民宿的老板娘聊天,问她过程中最难的事情是什么,她说是人,她要带着自己的员工去看高档酒店看别人怎么做,她要让一个生活在农村又有了年龄的人转变思想,而这个过程中她自己收益也是很大的。问她你是要做自己内心还是要做一件事业,她说她也在反复拷问自己。她是想要条件具备做成社区的模式。
所有的事情,最终面对的还是人。没有比人更复杂的事情,也没有比人能带来更多收获的事情。而且殊路同归,做一件事,要考虑是否能够做十年,如果这件事太浅,不够能够给自己带来提升,不能够在精神上满足你自己,可能做不了太久就厌倦了。所有的事情最后一定是需要文化和精神内涵来支撑,才能让人愿意更长久的投入。而一旦达到最初的目标,就又忍不住追逐更大的饼,这种追逐不停歇,让人获得自身的意义?
跟朋友聊天,发觉都在经历类似的问题。其实所有的道理,智慧的古人就已经明白了,我们就算读了书,即便喝了鸡汤,也仍然要亲历种种,只是蓦然了解,古人也经历同样的困苦,朋友也有同样的寻求,这样,让我们在所有的庸庸碌碌,辛苦和煎熬中,都还可以坦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