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先秦文学‖我品《诗经·国风》之《周南·汝坟》

先秦文学‖我品《诗经·国风》之《周南·汝坟》

作者: 心中的星月 | 来源:发表于2024-02-02 06:34 被阅读0次
                          汝坟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鲂鱼赪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父母孔迩。

    要想欣赏此诗,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首诗的意思(至少我看到题目时,状态是懵的)。

    汝:汝河,古时的一条河流,源出河南省。在汝州民间传说中,汝河曾是女娲所居之地,汝河即因女娲得名,故汝水曾叫女水。坟:堤岸;水边高地。所以题目汝坟是指汝河的堤岸。由此,弄懂了题目的含义,对于本诗的理解已经完成大半了。

    第一句“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是说沿着汝河的堤坝上行走,采伐着岸边的枝条。开篇先交代了行动,如果我们不往下看很难确定主人公是谁,是男是女?她或他的身份又是什么呢?“伐其条枚”的真正意图又是什么呢?维持生计还是令有目的呢?

    紧接着第二句“未见君子,惄如调饥”便给了我们答案。意思是说,并未见到我的夫君,相思之苦就像早上没有吃饭的那种饥饿一样令人难耐。惄(nì):忧思。调饥(zhōu jī):早上没吃东西时的饥饿状态。原来第一句的主人公是一位思念丈夫的女子。女性本柔,但此诗中的女子却在“伐枝”,可见这是一位普通平民出身的女子,为了生活不得不付出劳苦与艰辛,她所伐下的枝条也许是为了家中生火而用吧。同时在此句中我们也感受到了在朴实外表下的那颗不安分的相思之心。

    第二段“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中,肄是指树木再生的嫩条,这里引申为余枝。遐是远的意思。本段意思为:沿着汝河的堤坝行走,采伐岸边树上其余的枝条。终于见到了我的夫君,请你不要再将我远远地丢弃在这里。从第二段可见女子是经常来汝河的堤坝的,也许是因堤坝的地势高,可以登高远眺望到归乡的夫君,还可以在堤岸上伐薪而回为家所用。从第一段的“条枚”再到第二段的“条肄”,即表现出了女子来堤坝之频,也表达了女子想把阻碍视野的枝条全部伐下之切,从而让我们更能体会到她思念丈夫的急切心情。望穿秋水,终于盼到了归家的夫君(另有学者认为诗中写的是妻子想象中见到丈夫的情景),正因为牵挂之深,思念之痛,女子希望丈夫不要再远走他乡,留她独守空房日夜与相思为伴。当理解了第二段的含义后,不禁为此女子产生怜惜之心。

    第三段“鲂鱼赪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父母孔迩”,既是女子相思之苦的“因”,也是夫君远赴他乡的“果”,更是作者想表达的最终旨意。

    鲂鱼:(fánɡ)鳊鱼。赪:(chēng)浅红色。毁(huǐ)同“燬”,火之意,古人谓火为毁,形容如火焚一样。孔:甚。迩:(ěr)近,此指迫近饥寒之境。

    鳊鱼的尾巴是赤红色的,朝廷的事务也总是事急如火的。虽然事急如火,可是家中贫寒,年迈的父母朝不保夕的日子又将如何度过呢?

    本段告诉我们,女子夫君是为了朝廷之事而远赴他乡的。朝廷之事犹如十万火急,怎一个普通百姓所能够抗拒的呢?如果违命可能会连累全家性命,可是依命离家,对于穷苦百姓来说也是将亲人置于雪上加霜的窘境。正如诗中的女子,不仅要伐薪生计,还要照顾家中年老的公婆,所有的重担都由一个弱女子扛起,可想而知那是何等的艰辛与不易啊!

    全诗虽描述了女子相思之苦与生活的不易,但我们丝毫没有从中感觉到女子一人撑起家庭的怨与悲。这也正是古代平苦百姓的悲哀,朝庭之事大如天,一纸天命就可以让本就生活艰难的男人们乖乖地归从于各种劳役以及为了王室之事而四处奔命,不得不留下孤弱的妻子独撑着那将塌的一片天。“不我遐弃”也仅如渺茫的希望只是妻子无助的夙愿而已。所以“鲂鱼赪尾,王室如毁”既成了孤妻望夫的因,也成了夫君远役的果。长此以往,无人打破。作者能够把当时底层人民的疾苦生活写得如此尽致,应该是一位深感民情之人。今天让我们可以跨越千年,以这首诗为窗口,看到了古时百姓生活的真实画片。

    《诗经》的传颂也告诉了我们,历史是架着时间的车轮,碾压着各朝各代穷苦百姓的命运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历史是我们的“因”,而我们也将成为未来的“因”……我们终将随历史远去,而《诗经》将成为一个神话永垂不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先秦文学‖我品《诗经·国风》之《周南·汝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icg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