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
“艰难苦,玉汝于成”:飞向太空,看中国航天筑梦九天

“艰难苦,玉汝于成”:飞向太空,看中国航天筑梦九天

作者: 科新文创 | 来源:发表于2018-10-13 20:52 被阅读8次
    “敦煌飞天”壁画。"

    龙的腾飞,“嫦娥奔月”、“敦煌飞天”的神奇传说,中华民族先人的幻想不断激励着后人去探索浩瀚无垠的宇宙。

    承担月球背面探测任务的嫦娥四号月球车。

    2018年5月21日,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发射成功,年底中国将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软着陆月球背面。

    回顾我国航天事业背后的一次次技术突破的故事,是无数人的艰辛付出。从中国航天事业第一代创始人、“航天之父”钱学森,到“中国人造卫星之父”赵九章,以及建国初期的“航天四老”(任新民、屠守锷、黄纬禄、梁守槃),再到放飞“神舟”飞船的航天技术专家王永志,再到“2016年度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再到实现中国探月梦的“嫦娥之父”欧阳自远,一代代航天人为祖国托起无数星辰,请让我记住这些名字,他们是我们的英雄。

    “航天之父”钱学森、“中国人造卫星之父”赵九章。 航天四老之任新民、屠守锷。 航天四老之黄纬禄、梁守槃。 放飞神舟王永志、探月总师孙家栋。 “嫦娥之父”欧阳自远。

    在我们从小学习的爱国教育中,关于“两弹一星”、航空航天事业的老一辈科学家的名字与事迹不可或缺,它们最能激发我们的爱国之情与民族自豪感,那篇讲述为祖国无私奉献的一生的我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先生的课文还时常浮现在我脑海中。

    “我们中国人只有一条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主创新,否则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是啊,落后就要挨打,在当年吃饭都成问题的条件下,他们在外有欧美大国的封锁,内有国家资金不足的艰苦条件下,仍然在航天工程上取得重大胜利,在众多国家中使我国航天技术处于前列,立于不败之地。

    1999年9月18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并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按姓氏笔画为序。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共授予23人,主要授予三个方面的人员,航空航天、核武开发、国防科技中有重特大贡献的人。截至2017年2月13日,健在的两弹一星元勋有5人:程开甲、王希季、于敏、孙家栋、周光召。

    英雄不一定身披战甲高大威猛,英雄就在我们身边。“艰难苦,玉汝于成。”从温饱到小康,离不开他们的艰苦奋斗。现在的幸福生活更少不了他们的力量。

    1958年5月17日,毛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掀起中国航天事业的第一个高潮。

    东方红一号卫星。

    1964年10月16日15时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在这一年,中国的科学家们还起草了《关于人造卫星方案的报告》。

    1968年2月20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宣告成立,首任院长钱学森。

    1970年4月24日夜,“长征1号”运载火箭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号”成功。在茫茫星海中,《东方红》乐曲响彻宇宙。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后第五个独立研发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这是我国航天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1975年11月26日,我国于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返回型遥感卫星,正常运行3天后,在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回收。标志着我国“长征2号”火箭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回收卫星技术的国家。

    我国潜艇向预定海域发射运载火箭成功。

    1982年10月,我国从潜艇上自水下向预定海域发射运载火箭。平静的大海上,突然滚雷般的轰鸣声起,火箭冲出水面,飞向预定海域,箭尾喷射出金黄色的烈焰。海面浓烟滚滚,白雾腾腾,十分壮观。这项技术的掌握,把我国航天事业推向了新的阶段。

    “东方红2号”实验通信卫星。

    1984年4月8日,我国在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利用“长征3号”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地球同步卫星“东方红2号”实验通信卫星。发射当天,火箭搭载着卫星,拖着桔红色的火尾,徐徐离开发射台,飞向静止轨道。发射8天后,在地面控制下,定位于东经125度赤道上空。

    1986年2月1日,中国再次发射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20日,卫星定点成功。这标志着中国已全面掌握运载火箭技术,卫星通信由试验阶段进入实用阶段。标志着中国航天空间科技进入应用阶段。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发射卫星和使卫星达到静止轨道的国家,并结束了中国长期租用国外通信卫星的历史,使我国的通信领域进入太空。

    卫星地面接收站主要由可跟踪人造卫星的高增益天线系统、微波大功率发射系统、低噪音接收系统和电源系统等组成。现在,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上空的“国际通信卫星”,昼夜不停地为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通信服务。

    卫星通信系统由卫星和地球站两部分组成。

    通信卫星是为通信目的而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是人类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人造地球卫星之一。它是运用设在太空中的无线电通信中继站,通过反射或发射无线电信号,实现卫星通信地球站之间或地球站与航天器之间的通信。

    80年代后,中国的空间技术具备了返回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通信卫星等各种应用卫星的研制和发射能力。1992年9月21月,载人航天“921工程”正式上马,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并开展空间应用实验;

    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921”载人航天工程自实施以来,进行了一次零高度逃逸救生飞行试验、四次无人飞行试验。

    “神舟”一号无人飞船。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首发成功,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在完成了21个小时的空间科学试验后,“神舟"一号于21日3时41分成功着陆。“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的成功发射和回收,成为我国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2001年1月10日第二艘飞船“神舟二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行7天后成功返回地面。这是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

    紧接着“神舟”三号飞船于2002年3月25日发射。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神舟”三号轨道舱在太空留轨运行180多天,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

    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的升空,是中国载人航天的最后一次预演,是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技术要求最高、参试系统最全、难度最大的一次飞行试验,还面临载人航天发射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发射场有史以来罕见的严寒,最低气温接近-30℃,超过低温发射条件近10℃,且飞船发射已进入不可逆状态。“神舟”四号飞船最后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经受住了无人状态下最全面的飞行试验考验,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低温发射的新纪录,也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火箭低温发射的奇迹。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现场画面。

    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中国首位航天员被顺利送上太空,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的英姿。飞船绕地球飞行4圈后,于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安全着陆。6时51分,凯旋而归的英雄—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向全国人民致敬。

    在浩渺的宇宙间飘动的旗帜中开始有了中国的五星红旗。那艘承载全民族希望的“神奇之舟”划开了中国一个崭新的航天时代。

    “神舟”六号费俊龙、聂海胜。

    2005年10月12日9时“神舟”六号飞船发射升空,为期五天的太空飞行,17日重返地球。此次多人载乘飞行达325万公里、全面启动环控生保系统、增加火箭安全机构、安装了摄像头、启动图像传输设备、全程直播载人发射、並使用新雷达和启用副着陆场。

    自1999年至2005年以来,“神舟”飞船共进行了六次飞行(“神舟”一号、二号、三号、四号、五号、六号),实现了载人航天技术的不断跨越。

    神舟七号太空漫步:翟志刚。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随着嫦娥一号成功奔月,嫦娥工程顺利完成了一期工程。

    2008年9月27日16点43分24秒,“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开始出舱,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宇航员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航天员送上太空并进行太空行走的国家。从此,中国进入载人航天二期工程,在这一阶段里,将陆续实现航天员出舱行走、空间交会对接等科学目标。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03秒,“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飞行器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

    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首次手控交会对接成功。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21秒,“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6月18日11时左右,“神舟”九号飞船转入自主控制飞行;14时左右,“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实施手控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对中国来说,是在2022年前后建立空间站计划的重要一步,这不仅将是我国不断增长的太空能力的最新展示,同时还将航天科技广泛应用于我国经济、科技、社会和国防建设的各个领域,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中国未来空间站构想示意图。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6月13日13时18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十号飞船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神舟”九号完成了手动交会对接)。这是“天宫”一号自2011年9月发射入轨以来,第3次与“神舟”系列飞船成功实现交会对接。

    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09秒,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天宫二号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

    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天空渐露鱼肚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此次任务中,“神舟”十一号飞船共搭载有2名航天员,在距地面393公里的轨道上,与在太空中已经准备就绪的天宫二号交会对接成功,并完成了长达30天的中期驻留,进行了14项试验项目。这是我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

    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长征”七号托举着我国第一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海南文昌发射升空,并在约596秒后,“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成功与火箭分离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4月22日中午,“天舟”一号到达指定地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自动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并与“天宫”二号顺利对接,这是我国自主研制的货运飞船与空间实验室的首次交会对接,也为我国后续太空空间站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由于“天舟”一号“只运货、不送人”,它被一些媒体形象地称为“快递小哥”。

    从长征系列火箭到神舟系列飞船、从天宫空间站到天舟货运飞船,从神五杨利伟的一飞冲天到神十一创造30天最长载人飞行,从天舟一号“货运小哥”成功发射到与天宫二号太空“浪漫之吻”,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一个个令国人倍感自豪的成绩。

    遐想远古的千里婵娟,细数过往的艰苦卓绝。感慨曾经的峥嵘岁月,畅想明天的玉宇台阁。为了飞向太空,中国航天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攀登了载人航天的新高峰。中国航天铸造的成就是一代又一代前辈努力的结果,这其中绝大多数是默默无闻的奉献者,在新时代,我们不忘航天英雄,向航天英雄们致敬。

    (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艰难苦,玉汝于成”:飞向太空,看中国航天筑梦九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ieo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