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现在是后消费主义时代,或许还早了那么一点点。
中央财经频道这两天都在播报着双十一各大电商的战况,销售额突破了xx亿,双十一晚会收视率甚至逼近跨年晚会,热度可能仅次于春晚。这个购物狂欢节取得的成效大概远超马云最初的想象,毫无疑问,消费主义已经到达了鼎盛时期。但许多人对于消费主义昭然若揭的野心似乎还没有充分的敏感。
身边许多朋友对双十一展露出了明显的疲态。疯抢到凌晨的女性朋友还是非常多,但是也有许多朋友表示没有买多少东西,太累,比起购物,他们可能对调侃双十一、光棍节和刷爆的信用卡更感兴趣。
11月11日早晨一拿起手机,朋友圈动态也好,转发的文章也好,让你想不关注都难。剁手和吃土的各种段子,光棍节的段子,关于服装和口红的文章,关于消费与女权的文章。
对了,消费主义常常习惯于用女权掩人耳目。
这两天,转发量高的文章内容都是相似的,大概就是说女性为什么要买那么多东西,口红,包包,衣服,鞋子,每样都有n种款式,钱永远不够花。然后就扯到女权了:我自己挣的钱,我自己花,怎么了?
近些年网络上关于女权的论战特别多,基本分为女权与中华田园女权两派。理性的女权说的是平权,说的是自由、平等、独立,放在消费上,就是争取经济上的独立地位。中华田园女权是什么呢?简单粗暴的解释就是:买买买!不买就是不爱我!
说真的,手剁了说不定还能再长出来,脑子坏了,可就很难救了。
请不要以女权为幌子掩盖过度消费的事实好吗。
说个题外话,娱乐圈近年热衷于为明星营造某种“人设”,是一种类似于造神的活动。从靳东到薛之谦,适度包装艺人形象是没有错的,但如果与真实形象有了过大的差距,一旦“东窗事发”,就只会成为一场彻头彻尾的闹剧,丑态百出,沦为笑柄。
人们总是喜欢演绎出种种过度粉饰或者过度狂热的社会现象来调动集体性的疯狂,我们抨击造神,抨击明星的过度包装,而在消费方面,我们不仅造神,还造节。
“双十一”是一个被消费主义硬生生造出来的全民狂欢,人们对它的狂热程度几乎不亚于春节。它的经济意义当然不可估量,但从社会意义来说,它更是消费主义的一针麻醉剂。
因消费主义而起的种种冲突在网络上流行已久,只不过它们往往都得到了“女权”的完美庇护。
从最开始的《不要跟不给你买xxx的男生恋爱》,《如果连xxx都不买,凭什么说爱你》之类的文章甚嚣尘上,到明星、网红们在各大流量媒体为大小品牌造势,再到各大营销号撰写的提倡消费主义的鸡汤和软文。还有当红小生林更新,曾经因为在节目中问到口红价格,得知才两百来块之后说了一句“这么便宜,那为什么说女生败家,那还不是随便买”而吸粉无数。感情、女权受到了消费主义的绑架,许多女性朋友却浑然不觉,乐在其中。
近来知乎上有一篇很火的文章:《不给你买机械键盘的女人,不配说爱你》,用以调侃前面提到的种种鼓吹女性消费主义的文章,这是男性社会(不是男权社会)对中华田园女权与消费主义的一次完美反击。
将感情与消费的关系彻底庸俗化,女性就这么轻易地掉入了消费主义的圈套中。
SK-II这两年的广告做得非常出色,最有名的比如《她最后去了相亲角》,反对社会传统婚育观念对大龄女性的歧视与禁锢,提倡女性有选择婚姻或独身的自由。即使化妆品的广告无法摆脱消费主义的桎梏,但是该广告宣扬的价值观是进步的,提倡的是独立、反传统、不被定义的自我。
其实很多大牌的广告都有类似的价值观念,电视里最常见的比如Dior、CHANEL,它们的广告往往都与女性的自由、平等、独立、释放个性魅力、不懈的追求有关,用一个流行的词汇来说,就是具有“高级感”。然而在我们的朋友圈里传播的文章,就与“高级”完全沾不上边了,宣扬一些庸俗的消费观,习惯性地将消费与感情、庸俗女权联系在一起,与国外大牌的广告形成了“女权与中华田园女权”的鲜明对比。
回到双十一。
商人逐利,无可厚非,他们在意的是销售额,而那个xx亿对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不那么具象化。不断提醒我们热度还在继续的,有各大电商的广告,有微信公众号的推文,微博上各种网红的直播与“好物推荐”为女性朋友们种草无数,身边朋友交流购物经验,老公或男友们的调侃或哀嚎……当然了,还有我们熬红了的疲惫双眼。
不少人已经开始表现出颓唐之态。这两天,逛淘宝逛到头昏眼花的女性们,这个周末过得可不比过年轻松。疲态一旦显露出来,离下一个阶段就不远了。
精致是一种生活态度,但请不要把精致与过度消费相混淆。
口红可算是化妆品中的网红了。不管是网红们的微博留言,还是各大视频网站的弹幕,四处充斥着“求色号”的呼唤。
“口红效应”一夜间火了起来:这是一种有趣的经济现象,每当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因为经济不景气,人们的消费欲望就会转向廉价消费品。若不是因为“口红”成了网红,“口红效应”这个经济现象哪里会“鸡犬升天”变得人尽皆知?还有才女作家张爱玲,作为时髦女文青标杆的她,与她酷爱的丹祺唇膏也被拿出来说了又说。
口红被赋予了经济与文化意义,它代表了女性的精致与勇敢,是女性温柔的铠甲,是经济的风向标。听起来是不是特别高大上?
我其实十分认同其中某些积极的意义。女性(其实男性也是一样)打扮得精精致致出门,为了自身的美丽,展现个性,增加幸福感,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体现,这都是非常值得提倡的。另外,我觉得这种精致最好能持续一生,切忌作为择偶期吸引异性的手段,而应该把精致美好的生活态度贯穿一生。等到时过境迁,现在的流行色已经不再在年轻人中流行,满大街却时不时能见到涂着豆沙色买菜的温柔老太太,和涂着姨妈色健步如飞的酷酷的老奶奶。年轻人见了说:你们看,那是老太太们热衷的复古色调,还挺好看的是吧?想想就觉得有趣。
这样温柔有趣的精致生活态度,如果受到消费主义的荼毒,在过度狂热地发展中,带来种种冲突和疲惫感,成为一种充满戾气的东西,那将是一件多么令人惋惜的事。
随着后消费主义时代的来临,人们对消费的态度必然会日趋理性,中华田园女权的概念会随着公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理性的增强而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不再习惯于将消费与感情、女权甚至新时代女性等等概念不恰当地联系在一起,不再轻易被煽动,相信消费本身带给我们的幸福与满足感将会更多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