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读完一本书,心境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发生转变,曾经,我对林徽因的钦羡是出于她让风流才子徐志摩在康桥上只影徘徊,失魂落魄;让建筑学家梁思成浓情蜜意呵护了一生,至死不渝;更让学界泰斗默默爱了一辈子,终生未娶。如今细读其传记,才发现,一个庸常的人渴望的是这样的高度,惧怕的亦是这样的高度,因为平庸,与这些高度注定无缘,而那些习惯了在云端的人早已泰然自若,俯瞰众生,心存平和。我奉林徽因为女神是因为我喜欢她的秉性。
(一七年在广州白云山)在我眼里,她是个优雅的女子,任何时候她都不允许自己堕落。读过她文字的人都知道,字里行间透露出,她的性情不曾有太多的放纵,所以也不存在多少破碎,她没有张爱玲的凌厉,也没有陆小曼的决绝,亦没有三毛的放逐。她活得乐观而执着,坚定又明白,所以她的生命不惊心亦不招摇,她不曾给别人带来粗砺的伤害,也不曾被他人所伤。她是那样温婉又坚忍,诗意又真实。试想,在那纷扰的乱世中,多少人企盼有这样一位红颜知己?不需要浓烈相守,只求淡淡相依。
(一六年在赣州小武当山)都说女孩要真正爱过才会长大,就像破茧而出的蝶,有一种蜕变的美丽,这种美在林徽因身上体现为理智。还记得,她曾这样说过婚后的徐志摩“他是个浪漫主义诗人,他所憧憬的爱是虚无缥缈的爱,最好永远处于可望不及的境地,一旦与心爱的人结了婚,幻想泯灭了,热情没有了,生活便变成了白开水,淡而无味。”我想,她之所以能清晰地说出这样一番话,是因为她已经知道,诗情画意只能偶尔地点缀日子,并不能当作生活的全部,真正懂得生活的人都知道,柴米油盐酱醋茶是真实的烟火幸福,琴棋书画诗酒花只可以怡情养性。毕竟,出花秋月再美,终究敌不过一粥一饭的生活。所以,在面临重大抉择时,她听从了理性的召唤,郑重地珍藏起了徐志摩对自己的情感,与梁思成携手过平常快乐的日子。
(一八年在中山)如果说文字是对她美好情怀的约誓,那么建筑则是她的一种人生信念。读过她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人或许都会以为,她应该只是个普通的小家碧玉,在屋里翻读几本书就开始闭门造车。显然不是,她不仅结读过许多著名史家学者,还领略过世界的名山大川,与天南地北尘土相遇熟悉。自从她随父亲离开中国之后,就同他到巴黎、日内瓦、罗马、法兰克福、柏林等地旅行。看过法国巴黎的浪漫风情,去过历史上显赫一时的古罗马帝国,领略过欧洲城堡建筑的艺术与华丽,她真切地感受到世界的宽大,她被异国风情那些无言以对的美丽彻底征服了。原以为世间熙攘繁华莫过如此,山只是山,水也只是水,人亦只是人,可当林徽因赏阅过各国不同的风土人情,参观过风格迥异的建筑之后,她就再也不能停止对建筑的追求。毫无疑问,她成了中国第一个女建筑师。说到建筑方面的成就可谓不甚枚举,不得不提的是她对建筑事业的执着,三十八岁那年,梁思成接受委托编写《中国建筑史》,林徽因则因为写作《中国建筑史》抱病阅读二十四史,作资料准备。她写了该书的第七章,五代、宋、辽、金部分,并承担了全部书稿的校阅和补充工作。更值得一提的是建国后她在建筑美术方面的三大造诣:参与国徽的设计;挽救濒于停业的景泰蓝传统工艺;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一六年在茂名虎头山)“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这句话第一次是在哪儿看到的已经记不得,又到底是谁的原创更加无从得知,相信读过这句话的人心中都会生出几许暖意,像是对某个远去故人的祝福,又好似对所爱之人一声温和的叮咛,仿佛只要对方幸福,那么这个世界从此就不再下雨,只有晴天。突然想起歌德的那句“天下哪个倜傥少男不善钟情,天下哪个妙龄少女不善怀春。”是啊,在阳光下和喜欢的人一起筑梦,是幸福。我相信,每个男孩心中都幻想过一个清纯的女孩,渴望肩并肩行走的喜悦,渴望十指相扣的温暖,而每个女孩心中亦构思过这样一幅美好的图景,和一个阳光帅气的大男孩坐在草坪上,背靠背谈论着青春梦想。这个过程很短暂,但是曾经拥有过的美好感觉却令人怀想一生。
(一七年在江门上川岛)或许很多人在大学甚至更早的中学时代就已经拥有过这份纯粹而美好的爱情。只是有些人能让它开花结果,而有些人却只能挥手告别。但真爱无悔,无论你我以何种方式对待自己的情感,只要付出过真心,拥有过,珍惜过,就是最大的慈悲,毕竟,相爱容易相守难,有一天发觉拥有的爱已不再是昨天的滋味,可以选择温柔地放手,因为相离,不一定是背叛,给彼此一个美好的祝福,或许都会海阔天空。
(写于2014年4月)
(一七年在佛山) (一七年在香港) 读《林徽因传》后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