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系列内容为本人学习一门读书相关的网课内容为主,同时也是对自己学习的一种检验。
一
说起概括,很多人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别人两三句就说明白的事,自己东西拉扯了半天还说不清楚。举例来说,你可以用三四句话概括我写的前四篇读书系列内容吗?而这,就是一个人概括能力的体现。这一小部分,我们说说,概括从何说起。
学习这门课有一个目标就是成为领读者,而领读者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将一本25万字的书,概括在5000字左右,相当于50个字浓缩成一个字。如果概括不到位,那就不是一个合格的领读者,因为这会把别人给领歪了。
令人安心的是,概括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是可以锻炼、培养出来的。
很多人对概括可能有误解,觉得概括是自己读完一本书,概括的内容就自动编排出现在大脑里。然而,并不是这样的。概括不是一瞬间的灵感涌现,而是一个“从小到大”的过程。这里的“从小到大”和速读刚好相反,速读是“从大到小”。
简单来说就是如果要把100页书概括成10句话,并不是读完100页之后凭感觉和记忆写成10句话,而是把每一页概括成1句话,100页就是100句话,然后再将这100句话浓缩成10句话。
整体来说,就是从最基础的每句话、每段话开始,从段到页再到篇目,最后汇总出整本书的概括内容。
二
知道概括的概念,就开始从每句话、每段话的概括开始。
一句话中有关键词,想要找出这些关键词,可以删除句子的修饰成分,保留主体结构。
比如最让人头疼的语法结构中有“主谓宾定状补”,“主谓宾”是句子的主要成分,其他的都是修饰成分。而要浓缩一个句子,就是把修饰成分去掉。
举个很形象的例子,去掉一个句子的修饰,就像关掉一个直播网红的美颜和滤镜,只剩下最真实的主播本人。虽然有些“残忍”,但是直指核心。
按照前面所说的从小到大原则,段落的概括建立在句子的概括之上。当所有的句子变成了关键词,再根据含义把关键词归类、合并就好。
三
段落的概括结束,就到了篇章的概括。
篇章的概括你可能已经预料到了,就是把段落的概括进行整合归纳,还是遵照从小到大的规则。
概括其实就是精简的过程,把长篇的内容、大量的信息进行筛选合并,然后汇总。
筛选的过程,一定要从小到大,从小的信息单位开始,不要想着一口吃成胖子。
最后,概括留下的内容一定要是核心信息,是主体内容。之前写的速度、阅读公式,都有助于我们判断什么是核心信息。
四
今天的内容没有举例,所以,我们下期再会。非要问个原因的话,就是小学生都知道缩句的概念。(其实是我懒,举例太费时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