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上面的标题,总感觉作为父母是多么不称职。小孩子的一言一行折射出来的是一个家庭在教育层面的认识的深浅以及价值观念的对与错。
管乐彤动手打了同学,当看到家长微信群里有人艾特我和老公的时候,我们都有点沉不住气了!早晨我坐在公交车上,看到群里孩子同学的家长发的图片和质问的语言。我第一反应就是给老公打了电话,告诉他管乐彤打了同学的鼻子。在没有询问具体细节的情况下,我们都公认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的女儿打了自己的同学。
老公让我在群里问问女儿的同学鼻子还在流血吗?我挂了电话,微信里询问被打孩子情况的时候,老公打来电话说:“熊孩子,什么也不说。你打电话问问具体情况。”是的,感觉自己孩子被打的时候也没有如此沉不住气,其实老公比我还沉不住气。
虽然我们公认熊孩子打了自己的同学,但是我们相信一定是事出有因的。尤其是我看到群里家长拍的图片,脑海里都是两个小朋友打架的画面。定了定神,打通了熊孩子的电话,这孩子竟然给我挂断了!我又试了一次,接通了。“管乐彤,你的鼻子还流血吗?(早晨起来和被她打的同学一样鼻子也流了好多血)。”“没事了,妈妈。”“你知道你同学张睿小朋友早晨起来和你一样,鼻子也流血了!”“妈妈,我昨天打张睿了,他的鼻子淌血了。”这回答速度挺快,显然知道我打电话目的了。“管乐彤,你这样做对不对?你到了学校给人家小朋友道个歉,知道吗!和同学好好相处,不要再动手打人了!”没等熊孩子回答,我叮嘱了好多。“妈妈,他也打我的脸了,他坐我的板凳,我不让他坐,他不听我就打了他的鼻子。可是他也打了我的脸。我给他道歉了,我写纸条放到他书包里了。”没想到熊孩子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显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
没有面对面的交流都是不成功的交流,看不到表情,没有眼神的交流。“妈妈相信你说的话,在学校要和小朋友好好相处”。“知道了。”挂了电话,再次给被打的孩子家长回了微信。孩子动手打了人家,教育了自己的孩子。还得担心被熊孩子打的小朋友。医药费我们出,我在群里给这个小朋友的家长说。还好小孩子也没事。
又到周末,时间很快。今日时间很慢,想着回家当面教育一下熊孩子。回家路上都想好了怎样引导教育,谁知到家面对面的时候,熊孩子就是熊孩子一点也不假。“管乐彤,你如实告诉妈妈整个事件的经过,这点你做的不错!解决问题有很多种方法,但是动手打人是不对的!”“妈妈,也不能全怪我。张睿的鼻子也许是他像我一样自己抠破的呢?”“是有可能性,不过昨天动手打人对吗?”“我知道你又想给我讲道理,我知道不对。我们老师都给我们讲完道理了。”“老师讲的道理你都听心里去了吗?”“我知道是道理,我都懂。妈妈,张睿原谅我了,下午还和我玩呢!我喜欢他,我还喜欢张佩琪,喜欢他调皮、可爱。”这是哪跟哪啊!
在教育孩子方面我还是个需要努力的学生。面谈就这样被熊孩子转移了,但是教育不会停止。
其实,每每看到家长在群里说自己孩子被其他小朋友欺负了。是的,作为当事人我们都会心疼自己的孩子。可是当我们心疼自己孩子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个此时受到伤害的孩子需要我们怎样引导。我们怕她不会回击逆来顺受成为再次被欺凌的对象,我们又担心她恃强凌弱。这诸多的担心都应该撑起我们引导教育的风帆。
我们总在指责人家孩子怎么样,有没有想过自己孩子怎样了!这样的错误我也犯过,陪自己的孩子一起犯错不也是别样的快乐吗!
幸运的是我们已经知错改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