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工作日志
上午8:30-9:20 投票, 1个小时开会
9:20-9:45,投箱 10分钟工作
10:00-10:20,做操 20分钟运动
10:20-10:45,领书,女神节礼品领取 25分钟沟通类工作
10:50-11:25,记录外件并录入条例 30分钟工作
11:30-12:00 午饭
12:10-13:10 散步 1个小时运动
13:20-14:10 午休
14:10-14:50 玩手机 40分钟玩耍
15:10-16:00 学习本月文章 1个小时学习
16:00-16:30, 完成今日日更 1个小时练笔
17:00 回家
一天下来,开会加工作3个小时,学习1个小时,写作1个小时,玩耍1个小时,运动1个半小时,午饭加休息1个小时,正好八个小时。
这是我一天的活动轨迹,基本上什么都不能完成,最大的威胁来自手机,一会儿看一下,一会儿看一下,分散了所有的注意力。
二、情况分析
每天即便是非常专注的学习和工作,真正能利用的时间也就是上午2.5小时,下午3个小时,一共5个小时,如果还要分成学习,工作,写作,真正能够深入下来的时间和精力更是少之又少。
这也是为什么不能沉下心来做一件事的主要原因,因为总是在不停地来来回回折腾,如果再没有一条主线和非常详细的规划,那效果肯定是非常糟糕的。
以前使用过番茄钟,25分钟一个任务,把一天分解成多个需要完成的任务,当时的效果好像还不错,可惜没有能够长期坚持下来,主要是我这个人很容易满足,一旦做的还不错,就很容易放弃,飘飘然,不能够长期坚持,这也是我最大的特点。
如果我能利用这个特点,短时间内有冲劲,那就把任务分解成25分钟一个任务,一天可以有5个任务,一个任务分两次完成,这样也许结果就会有不同,不如从明天开始试验一下。
读书方法可以采用思维导图和记读书笔记的方式,思维导图可以更好的梳理结构和思路,读书笔记可以把精华内容借鉴出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倒忘了去年现成的好经验,在这里自怨自艾起来。
三、建议
现在的形势:每天真正能够投入时间只有5.5个小时,上午2.5,下午3.
历史状况:没有规划的任务的一天注定散漫、无所成效。无时无刻不再等待迎接即将来临的任务,让我不可能有大段的时间来专注的做一件事或者读书,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我的工作中得到充分印证。
需解决问题:任务规划不具体、不详细。阅读和输出不成体系。
解决措施:
1. 使用25分钟的番茄钟。上午4个番茄工作,下午6个番茄读书和练笔。
2. 制定月计划,周复盘,日总结,每月写一篇践行报告。
奖惩措施:
如果本月完成的好,可以有1000元的购物券奖励,如果完成不好,奖励取消。
四、思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要承担的责任,每个人也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你是要有规划、明明白白的过日子,还是浑浑噩噩的一天天,这都要看每个人的选择。
所以选择在你的人生中非常非常重要。而我们却没有好好学习如何做选择,没有人告诉我们面对生活我该如何做出符合我当下状况,且对我自己最有利也最明智的选择。
《准备》这本书告诉做父母的,当今社会孩子最该学会的不是知识,因为信息时代知识更新太快,最需要为孩子们准备好的是如何让自己做出最明智的选择。
认知能力的发展当然会开拓一个人的视野,让她能够了解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律,让她学会在这个世界生存所需要的一些通用能力,比如说领导力,比如说沟通能力,比如说做选择的能力。
修齐治平的中国人人生理想,从自己个人能力的提升和修养,到经营小家,带领团队,治理国家,评定天下,都需要你在适当的时候做出最明智合适的选择,这是比任何能力都要强的本领。
啰啰嗦嗦说这些话,只有一个目的: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更好的生活在当下。
如果不改变,我的工作时间会很痛苦,因为没有一条主线贯穿在我的职场人生之中,我没有找到自己一定要努力上进以求得到机会做一些事的理由,但是我又必须在这里继续生活下去,很多年的奋战在一线,那我必然要为自己找到一个安身立命东西,能够让自己安心且不受外界干扰的方式。
有些人比如琪琪需要自己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领导,所以他一直很努力,在工作上坚持自我,也很认真的在学习。听听觉得这里是一个很体面的工作,能够让自己在婆家地位有所提升,做多做少都一样,因为拿的钱是一样的,所以不需要太认真,顾好家和孩子才是正经的事业。
我有时候会觉得她是精致的利己主义,但在很多时候却附和并遵从了这种做法,因为所有人都会这样选择。但这还不是我开心做下去的理由。
我在这里,能够成长并好好学习自己想要获取的知识,还有人给我发工资,没有人过多的干扰我,只要我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前提下。这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情,以前我也曾经利用过这样的条件,跳到了更高一层的地方,结果最终面临的还是这样的局面。
不管你走到哪里,人第一面对的是生存,这是大事。解决了生存问题,才会有发展的权利。现在的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接下来我该追求更高一层精神,也就是管脑的问题,通过神明你可以得到一些安慰,或者来世的慰藉,但还是盲目和无知的,所以需要求知,当一个人了解的越多,越会发现自己的无知。
所以,无论什么时候,无论身处何地,一定要了解更广阔的世界,要带着敬畏去看待我们来到并生存的这个空间,不要因为无知就心存侥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