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了解了梁启超的一生,发现了一件比较雷同的事情,那就是在近代,大部分牛人,基本上都在经历着观点的往复挣扎。
时间追溯到十多年前,开始接触梁启超是在上初中的时候,从历史课本上知道了公车上书,知道了康梁变法,知道了百日维新,然而仅仅是昙花一现,再后来过了几年,偶然一次坐火车遇到一位社会人士,推荐了一本南渡北归,讲述近代的名人轶事,了解了梁启超在北大南开的的地位,再后来前两年看了梁启超写的李鸿章传记,从他的文字里看到了一个文学巨擘的影子,同时也看到了一个超出当代时空的格局,惊为天人,直至今日,看到梁启超的一生,发现,之前都是惊鸿一瞥。
他是启蒙了一个年代的巨匠,他不只是先锋,而是奠基者;他也是封建王朝尾声的推动者,也是革命期间的弄潮儿;他更是一个各个领域能站住脚并占有重要一席的饮冰室人。对于其心境,其才华,无不望其项背。
其实对于梁启超生平来说,从他前二十三年里,一直是一个神童的形象,一直在了解新东西,那个年代,新东西无时无刻不在充斥着中国,然而能接触到的人却寥寥,以康有为为老师,直至马关条约,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一个公车上书,千古留名,从开始的君主立宪制度,到后面的勤王计划,到保皇的破灭,到放弃帝制与康有为决裂,到支持辛亥革命国,到政治上的相互博弈,到对财政的抱负,直到这二十二年后的灰心丧气,转为文坛巨擘,从文学、法学、佛学、史学等等中汲取营养,再现中华魅力,无论从哪个角度,他都无时无刻不爱着这个国家。
其实有机会还是要多多拜读任公老先生的大作的,他的观点给人感觉是高屋建瓴,格局很大,客观中肯。
其实看别人的传记,最大的感触往往是想到自己,想到自己的前半生,想到自己经历 的小波折,想到自己的将来,无不去想着是否要去对比,想着对自己的一个小小的评价。也给自己自嘲一下。
其实自己经历这几年,一直在转变思路,从初中的羞涩,到高中性格的转变,到大学的释放和放荡不羁,到毕业上海的闯荡,到河北的年少轻狂,到这河北四年的挣扎徘徊,到掉入一个个的旋涡,到这一年的重新开始,都在充斥在自己新的思想,都在往前走,一如既往。
这两天一直在看书, 结合今天的思路,终身学习是没有错,如果让自己能够持续的向前一如既往,比较合适的方式想应该是拓展自己的格局和淬炼自己的性格习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