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艺术怎么想?(七)

艺术怎么想?(七)

作者: 花间星事 | 来源:发表于2024-01-22 22:40 被阅读0次

现在人们出去旅行时看到一座教堂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是什么宗教信仰。通常天主教教堂绘画比较多,而新教的比较少。因为近代宗教改革中马丁·路德提出减少对教堂的装饰,他认为敬虔的信仰应该在心中,而不是把金钱时间和精力花在教堂的建筑中。他甚至还发表了反对洗礼的论文,这也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至此西方基督教会分裂也造成了欧洲大陆多年的动荡和战争。由于宗教改革的影响在1520~1620年期间欧洲还有一场大规模的毁像运动。反对教皇的基督徒摧毁了大量精美的图像和雕刻。

过去富足的阶层更倾向于把教堂装饰的富丽堂皇,以此来取悦上帝。马丁·路德将《圣经》译成德语后希望每一个人都有平等的信仰的权利,他们可以自己阅读圣经,向上帝祈求祷告,而不必借助教会的力量,更不能用钱去购买救赎。基督的信仰从华丽的教堂来到了平民的日常生活中,他们可以不再被教会盘剥。这些激进的教徒认为摧毁那些精美的装饰可以还教堂一个简朴的环境,让来的人感受到更多的平等。非常可惜的是大量艺术珍品在此期间被毁。

当然宗教改革也有积极的一面。由于教堂艺术品数量减少,艺术家的创作变得更加贴近生活。他们的作品开始多元化,也有许多世俗的题材。这让艺术创作有了比较自由的环境。一部分艺术家维持着原来的传统,另一部分则追求新的科技与发展。创作者与委托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宽松,艺术家的创作有了更加独立的地位。在教会分裂与社会动荡的危机中,许多艺术家还选择了用他们的绘画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立场。

著名的德国画家阿尔布雷希特·丢勒有许多客户来自贵族和富裕的阶层。他很早就跻身上流社会,衣食无忧。后来他还有机会到意大利游学,也让自己的绘画技艺在同时期的艺术家中成为了佼佼者。他非常擅长各种肖像,所以大部分时候在为宫廷贵族们画像。后来由于纽伦堡地区的动荡,他有机会接触了那些农民。一直拥有富足生活的他对这些苦难的农民充满了同情。于是开始创作大量关于农民的形象。这也让丢勒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位用写实手法描绘农民的艺术家。

改革后的基督教会提出上帝的爱属于每一个人,他们反对一切形式的压榨。当时长期定居在萨尔茨堡的木雕大师迪尔曼·雷姆斯奈德做了一个《屠龙的圣乔治》。把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与圣徒的形象结合,这件作品雕刻得十分逼真,人物须发,衣服褶皱都细致入微,栩栩如生,完美表现出了丰富的人物个性。他大胆改变了原来木雕都要上色的做法,让雕塑十分自然。他当过萨尔兹堡的市议员,城市建筑师,还短暂出任过市长之职,可惜后来在战乱中帮助农民,因此获罪。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艺术怎么想?(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ilu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