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sfbt很适用于婚姻问题?我想也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关系
sfbt有一种代表性问句就叫关系问句:如果你……,你最希望谁能看到?他或她会怎么说、怎么看、怎么想、怎么做?
这类问句不仅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视角,也有助于让当事人学会换位思考。任何一段关系都需要双方的相互尊重,尤其是最亲密又最复杂的夫妻关系。
2.感受
换位思考换来的主要是对方的感受,人们常常在执着于自己的感受时忘记了别人也会有感受。更糟糕的是,过于理性的我们会把自己的感受也弄丢了,让关系变的生硬、冰冷。
昨天一位家长给我发信息,问我孩子想和别人交朋友却被拒绝了该怎么办,我就地取材拍给她一页书,让她按照上面的方法试一试。
晚上这位认真的妈妈给我发来了答案,其中第一个“你的感受”是这样的:孩子,没事的,妈妈永远是你最好的朋友!这句话显然不是感受,孩子也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回应。从情感来说,孩子是沮丧的、伤心的,妈妈是心疼的,甚至有一些焦虑。妈妈想要帮助孩子,但妈妈替代不了孩子同龄的朋友。这位妈妈该怎么帮助孩子是另一个话题,我想说的是:我们很多成年人都失去了表达感受的能力。于是我们会急于争辩对错、得失,有事说事、有理论理。家庭不是法庭,温暖一个家庭的是情感的流动,而失去情感表达的家就像一个没有水的景区,失去了生机与活力。
sfbt强调“情绪出不来,道理进不去”,正是对情绪感受的看重。
3.聚焦所欲
有人说:怎么两口子一吵架就做加法呢?这个“加法”就是翻旧账,陈谷子烂芝麻都会在一把鼻涕一把泪里翻出来,越吵越厉害,冲动之下可能就会做出过激行为。
sfbt不主张寻根究底、追根溯源,而是聚焦未来,致力于协助当事人厘清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可以有效地帮助相持不下的夫妻双方冷静下来,寻求合作。
4.充分的理解:你一定有一个重要的理由。
“我说了算”“世界围着我打转”是所有人的梦想,夫妻之间的权力之战也经常因此而起。我们更多时候都很容易原谅自己:我也是出于好心啊、我也是为了他好啊、我也是为了这个家……当对方做错了什么时,我们往往就没有那么宽容:他总是自以为是、我就知道他办不成、他就是一个蠢材……
假如在对方的言行不符合我们的期待时,我们能相信他或她“一定有一个重要的理由”,也许他(她)会越来越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