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的花季少女李某某,跳楼离去了。
刚传来消息,说是在楼下起哄的几个人也被拘留了。
很多人都喊大快人心。
但作为思考非常有深度的杂哥哥,我一点都不觉得有什么大快人心的。
我心里甚至还很郁闷。
没错,这些喊“快跳呀”、“你怎么还不跳”、“你是在作秀吧”的人,他们是不应该的,是值得批判的,是应该被拘留的。
在我看来,拘留都太轻了,应该以“谋杀罪”来判才正确,但问题在于,板子真的应该打在这些起哄的人身上吗?
或者说,板子仅仅是应该打在他们身上吗?
首先,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人,古今中外都有,现在有,古代也有,中国有,外国也有,这是符合基本人性的。
也就是说,只要是有健全判断力的人,大致上都会喜欢看热闹。
(当然,出于某种自我形象的维护,会有很多人不愿意承认这些人性最深处的东西,不过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确实大多数人都喜欢看热闹。)
所以,真正的问题就出来了——
既然古今中外都有看热闹的人,都有起哄的人,那么我们的营救方(或警察)难道就意识不到这一点吗?
在欧美,日韩,香港,台湾……在全世界的大多数地区,一旦发生有人准备跳楼的事情,警察会立刻就清除人群,至少清出到100米以外去,然后进行封锁。
然后警察们就用显微镜盯着人群,谁敢多说一句话就拿下,当即送警察局关起来。
你没去过美国香港也没关系,电视电影里你总见过这些场景。这些场景是真的。
对楼下的相应区域进行清除和封锁,有三个作用:
❶不让起哄者的声音传到当事人的耳里,以免对当事人造成情绪影响;
❷方便进行救助,包括铺气垫等等;
❸营造安静的环境,给当事人安全感,便于和当事人进行有效沟通。
那么,我们的警察们在这个时候,在做些什么呢?
我曾在浙江和江西亲眼见过两起跳楼事件(准确说是准备跳楼事件,因为我并没有看到结局)。
我目睹我们的警察就站在人群里“无所事事”,根本毫无作为,任凭人们如何打闹嬉笑甚至是起哄。
胆子大的警察会说一两句“好了好了,别闹了”,更多的警察则一脸茫然,就像是被罚站的幼儿园孩子。
刚才说到【封锁】,封锁之后就安静了,安静了之后,就只有一个人可以进入,这个人是谁?
你如果告诉我是派出所的所长,我就一拳打得你满地找牙。
能进入的人只有【谈判专家】。
这个谈判专家不是那种只会纸上谈兵的心理学家,而是对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甚至科学都非常精通的心理学家。
这个人要非常安静、谦和、没有武器、说话清晰。只有他可以进入,警察也不可以轻易和当事人说话。
特别是局长、所长这一类,最好闭嘴,这官腔一开,正常的人都会跳楼。
在国内,有的警察拿起高音喇叭,一开口就是和谐社会、不要影响治安。拜托,人家都要跳楼了,你还在用官僚口吻和他说和谐社会和治安问题。
我一想到这些就忍不住要笑,鼻涕都笑出来了。
这个谈判专家的作用,就是负责沟通。什么叫沟通?
①听取当事人的诉求,你有什么要求,告诉我,我去帮你解决。比如你要见你男朋友,行,我去帮你找来,你先别跳楼;
②对当事人提供心理帮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当事人主动改变主意。
但国内,有谈判专家吗?没有。
一切指望着消防员和当事人沟通,甚至指望着消防员强攻。攻得下就攻,攻不下就算。
我不是看不起消防员,消防员当然是最值得尊敬的人,但大部份消防应该并不擅长这种难度极高的沟通。
【谈判专家】是在40年代的美国出现的。当时也是发生了一个和这次的李某某很相似的案件,一个人坐在楼上,最后在警察准备救他的时候,那人跳楼了,于是美国民众就指责美国政府,说你们怎么回事,人家坐在楼上一直没跳,说明人家并不是铁着心要死,但是在你们的营救时,他却跳楼了,这是怎么回事?
美国政府一听,吓坏了,于是连忙训练出一批非常牛逼的心理学家,就是现在我们经常会在电影电视里看到的【谈判专家】。
但我们呢?我们到底有没有人在反思这一点?我们除了责怪那几个起哄的人之外,还在思考什么?我们的营救机构对于我们的营救措施,到底有没有意识到有太多太多地方需要改善?
在这次的19岁少女李某某跳楼事件里,楼下人的声音为什么会传到她耳朵里?在她坐在楼台的那几个小时里,为什么没有一个比这个消防员更优秀的谈判专家出现,来使这个女孩主动改变主意,主动接受营救?
19岁的花季少女,她从1点到6点,坐了5多小时都没有跳下来,她给了太多太多时间和机会让营救者去救她,但是最终她还是选择了跳楼,她真的是死在别人的起哄里吗?
不是的,她是死在永远也不也不会去健全起来的营救措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