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刚看完周国平写的《内在的从容》,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城里的孩子是没有童年的,因为他们不知道大自然是什么,只有农村的孩子他们才能接触到鸟语丛林、才能闻到大自然泥土的芬芳、才能看到雨后的枝繁叶茂……,才拥有真正的童年,可是城里孩子拥有的,却是农村孩子怎么渴望都得不到的…
经常在想,我们到底输在了哪,答案却是:我们输在了起跑线上。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开始,我们的起点已经站在了负数上,而城里的孩子却在“0”的正中间,刚开始,我们虽然有差距,但是差距还不算大,天真的我们认为只要自己努力肯定会赶上他们并且超越他们,但是我们错了,我们错在不是精神的匮乏而是物质的贫瘠。
说实话,农村孩子的童年是很惨的,我觉得我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在上小学之前,我们因为还处于身体和智力的发育期,每天看似没心没肺的活着,但是隐隐约约还是会感觉到哪里不对劲。上了小学,随着年龄的渐渐增长,知识的慢慢积累,性格的慢慢养成,好多事情也都在改变,父母的忙碌让我们失去了我们本该有的快乐的童年,不管是早上放学还是下午放学,农活总是充斥了我们短短的那一到两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匆匆忙忙的吃完饭,就去帮父母放大棚上的草链子,或者去大棚里浇水,夏天的时候顶着烈日,去山里给羊割草,午休的时间就这样没了,下午放学,要不就是去做饭,要不又去放羊,又或者去摘西红柿、豆角等着第二天卖,周内的时间就是这样被占了,周末更不用说,同样的事情还得做,做作业的时间却是弥足珍贵,学习的时间少之甚少,就这样一年、两年,上了初中,家里的日子貌似好过些了,却对学习毫无兴趣,混完了初一和初二,就该是初三了,面临着考高中,这时候,感觉自己突然长大了,开始懂得学习了,初三那年来说是决定我命运的关键一年,在那一年里每天晚上只睡不到五个小时,虽然没到头悬梁 锥刺股的地步,但是也八九不离十,最后以中考第一的成绩考上县高中实验班,一匹黑马就这样诞生了,赢得无数的祝福…
我觉得我还算是比较幸运的,至少在经过自己的努力之后现在还算是在改变自己的命运了。小时候的玩伴,或者为人母或者为人妻、为人父,他们也都马不停蹄的为生活奔波着,岁月在他们的脸上留下了苍老的印痕。而城里的孩子的童年和我们的童年却是截然相反的。当我们忙于农活而无暇顾及学习时,他们却在全身心的投入在学习中,学钢琴、画画、唱歌,跳舞、书法、练口才……他们的知识是全方位的,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也是很多的,他们比一般农村的孩子掌握的知识要多得多,这也就是大家经常说的“城里的孩子比农村的孩子聪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着人怎样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样,人的思想活动被经济基础所控制。当城里的孩子们精神上已经很富裕的时候,农村的孩子们却还挣扎在温饱线上,更别提精神世界的丰富多彩,这就是所谓的物质的匮乏导致的精神上的空白。
曾经有一期的《超级演说家》的一位北大学子讲到“寒门再难出贵子”,这个观点道破了多少个农村子女的心声,我们不是不努力,而是我们在以乘积的速度在奔跑着,城里的孩子却以2的N次方的速度在裂变着,我们怎么追都追不上,被甩到了十万八千里远的荒凉的草原,没有高楼大厦,没有灯红酒绿,只有零星的几颗枯草,在寒风中摇曳着,顽强的存活着。
高尔基曾说过,仅次于交一个益友的,是读一本好书。小时候,我们没钱买书,所以我们的文化知识很匮乏,文化修养很低,长大后,终于有一点点钱了,却发现没有时间,忙于工作,学习的时间少之甚少。但这不是借口,因为我们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我们再不能输给了时间,每天挤出来一点时间去阅读,去弥补我们二十多年来欠下的“读书债”。即使每天再忙再累,抽出点时间去读书,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加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素养。
我们本来就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但是我们不能有气馁之心,因为水滴石穿是存在的,铁杵磨成针也是存在的,或许我们缺乏的是物质的保障,但是我们有着一颗对美好生活向往和对幸福生活追求的心,有朝一日,我们也会成为精神的富裕者,物质的充盈者!
物质的贫乏导致精神的空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