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复习并掌握如下内容
1.“要对来访者的‘依赖’时刻保持警觉,要能够做到通过求助者的言谈便立马能区分开依赖的四种形式:不易察觉的依赖?阻抗式依赖?间接的依赖?直接依赖?”
这一年来来,学习心理学,在同学,亲朋好友圈子里也算是广为人知吧。尤其有个朋友,动不动就把自家儿子的问题抛给我。
比如,前些日子,大概一个多月前吧,早上七点十分,电话打过来,你快帮我说说孩子,让他早点走,别迟到了。这几天他是天天迟到。我还没来得及回话呢,然后就听见那边跟儿子说着,快,阿姨有话和你说。
酒精依赖她第一次这样做的时候,我真的没有觉察到她只是在依赖我,首先那一刻,我没有拒绝的余地;再者,我以为娘两个又发生了冲突呢。所以只好赶鸭子上架,跟孩子聊两句。我那时这就是一不留神,被她在不易觉察中依赖上了。
因为有了第一次先例,后来在路上碰到她,她说,你有时间吗?快,找时间你跟我儿子聊聊,现在我说不听他了,他听你的。
我简单地跟她聊了聊,从谈话里听出来,她就是想把跟儿子沟通的这个问题交给我,而自己不想负任何的责任,她也不觉得自己有问题,就是觉得孩子不好,不听话,必须找个人来说说他。
今天李老师布置读许又新教授《心理治疗基础》中的过分保护,
我觉得她对孩子也是过分保护,不过他这种过分保护的表现是过分的控制,控制孩子玩的时间,做作业的时间,交朋友等等。在过分保护的根源部分中讲到有这样一种母亲,实行过分保护的母亲毫无自知之明,也听不进别人的忠告。我的这个朋友就听不进别人任何的忠告,自己动不动就吼孩子,打孩子。而丝毫不觉得是自己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反倒天天跟这个那个说孩子不听话,不好。所以现在孩子不但发生了明显的抵抗情绪,母子之间的矛盾也非常尖锐。她却还在指责孩子,指责老公,总之她家除了她自己,她家没一个好人。
许又新教授现在还奋战在心理咨询一线后来,只要在早上或者是中午看到她打电话,我一般是拒接的。现在想想,我不是怕被她依赖上,而是因为这种临阵磨枪的活干不了。干好了是应该的,干不好落个埋怨。我可不想干费力不讨好的活,尤其是这么熟悉的朋友。
有一次正好走到她那里,也正好有时间,于是想跟她就孩子的问题交流几句。可是她却说,我也没办法了,他又不听,就是个熊孩子,爱咋就咋吧。要不你说说替我他说说他,反正我也不会。
气的老王一口老血上涌,这又不是俺家儿,你的儿,你爱管不管,我走了。我就当真走了。
从此,我很少再去她那里停留。因为是朋友,总难免有交集,实在避不开,我就会站在她店门外,摁摁我的小电动喇叭,把她叫出来,说完该说的事儿,走人。
依赖前两天,又给我打电话,你说咋办?你说咋办?小中考没过。那天我去问他王老师了,原来孩子还听她的,现在也不听她的了。还是你帮我说说说他吧,他还听你的。
哎,无论是哪种形式的依赖,我已经不想分辨了,反正不易觉察的形式,阻抗的形式,间接的形式,直接的形式她都会用。吃一堑,长一智。我现在是坚决不能被她赖上。
2.“不要直接回答问题,而是迅速通过来访者提出的问题去发现问题背后隐含着的问题,然后判断这个问题是否具有心理学的性质并协助求助者解决其心理问题!”
昨天被老师敲头了,今天早上又被老师写进简书了。好吧,在修炼的路上,我们就是需要脸皮厚才能够成长。要不然永远也不知道自己馅在不知不觉中,偶尔或许还觉得自己挺能呢,看,我都能帮人解答问题了。实则自己掉坑里了都不知道,不但不知道还在那里沾沾自喜呢。
从无知到有自己之明,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其实昨天在发出第三条信息的时候,我就知道我好为人师的老毛病又犯了。不但犯了,还挺严重的。就如同我刚刚开始咨询的时候(虽然到现在为止时间并不长),别人一问我,我就忍不住呼噜呼噜给人家讲,一讲就是一大通。不给人家讲讲,感觉对不起人家这么真诚的问咱。可是讲完了才觉得自己的角色是老师,而不是心理咨询师。
助人自助,助自助之人虽然在同时期进入学习的心理咨询师中,同学们对老王我的评价挺高的,说我能学啥的。但是在跟随李老师学习的过程中,才真真切切的感觉到,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我的脚只是刚刚迈在门槛上,说进来,还没进来,说没进来,一只脚已经迈进来啦,还没落下地呢。
老师可以讲道理,可以解决实际问题。但是优秀的老师贵在会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教会学生做题。同样优秀的心理咨询师要学会去启发,引导求助者自己成长,领悟。
在向优秀的心理咨询师迈进的路上,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有许多害怕需要克服,但是我觉得我自己的欲望足够强烈。请老师及时多敲敲我的头吧,好让我在掉进坑之前及时清醒。
3.“心理问题都是当事人逃避的结果,解决心理问题必须从直面开始。因此,心理助人绝非告诉求助者‘怎么办’或者直接替代就能万事大吉,要在良好关系的基础上去探讨求助者‘为什么’成了这个样子,然后去发现到底求助者遇到的到底‘是什么’心理问题。”
吓死宝宝了心理助人绝非告诉求助者怎么办,或直接替代就能万事大吉。对这句话是深有感触。
大概有三四年的时间了,甚至可能时间更长。每当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晚上很困了,我都不想睡。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想睡。有的时候甚至都熬到凌晨三四点,然后白天睡。
直到今年春天的时候,在跟随宋老师的一次课程中,偶尔想起来一件事情,大概是在十三四岁的时候,一个人在空旷的没有围墙的学校的二楼的某间教室里独自过了一夜,那一夜的风呼呼的刮着,一个人缩在教室里不敢入睡。那次课程里只是想起了这件事情,在写下这件事情之时,并没有多大的感觉,在跟搭档读这件事的时候,突然有眼泪涌出来,觉得有害怕的情绪升起来。当时也没有刻意去想,也没有处理。
直到在不久之后,李老师的课程上,李老师在讲精神分析的时候,在李老师的引领下,突然把这件事情想起来,就着理了一遍,我才知道了我独自一人在家,不想睡觉是触现在(一个人在家)的景生十三四岁时(一个人在教室过夜)的情。我其实是通过不睡觉来逃避对于大风,黑夜的恐惧。我这份恐惧的情绪其实已经有一点泛化了,只是不太严重而已。
在理顺了这个问题之后,我几乎不再害怕夜晚一个人面对孤枕而眠。
以前好多人给我提建议,五花八门啥都有,但是都不管用。现在就是知道了问题所在,其余的啥都没做,反倒问题不大了。这就是心理治疗的神奇之处——发现了问题,也许不用管他,慢慢就好了。
咕咚来了二、认真阅读并体会“咕咚来了”!
咕咚来了!——故事最重要的是那只能停下来的兔子,带着其他的兔子走回去找到了咕咚——一只熟透的果子。
首先能停下来,再不济也要慢下来,给自己一个思考的时间,给自己一个思考的机会。然后去看到问题是什么?否则一直跑,一直跑,到最后不过是累死而已。
知道了问题是什么?我们才有可能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就比如,我知道,困了就应该睡。尤其养生的人会说11点之前必须睡觉,要不然就是不要脸不要命之类的。我知道困了该睡,我知道晚上11点以后应该睡。但是我没法睡呀?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不想睡呀?
可是等我真的找到了十三四岁时的那个事件,我现在一个人在家,晚上还是会睡得有些晚。但是我至少不会像以前那样难受,坐卧不宁,焦灼不安。我会在静静的呼吸中慢慢的入睡,迎接新一天的到来。
所以好多人都会说,我的脸比以前亮堂多了。以前天天处在不知不觉的恐惧中,就像那些害怕咕咚的兔子,拼命的逃跑,没有好心情,哪来好脸色?
所以说不单男人是女人的化妆品,心理学也是女人的化妆品。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就是因为能停下来,能定住身,静下心来,安住心神,有时间思考,最终有了收获。止→定→静→安→虑→得——这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最重要的是止,停下来。
文,明以止。您会止吗?
思考完毕,迎着太阳,走向新一天!
网友评论